近日,由河北省人民政府主辦,滄州市人民政府、河北港口集團承辦,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黃驊綜合大港開航新聞發布會。8月18日黃驊綜合大港向世人宣告正式開航,滄州將以嶄新的形象引起世人關注的目光。 一、滄州渤海新區和黃驊綜合大港開發建設的重大意義 滄州渤海新區位于河北省東南部,東臨渤海,南接山東,北靠京津,處于第三經濟增長極的核心地帶。距天津路程1小時、距北京2小時,是河北省“東出西聯”的重要通道。隨著中國經濟的梯次北移,環渤海地區已經凸顯出蓬勃發展的強大活力,成為我國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后的第三增長極。2007年7月20日,滄州渤海新區正式揭牌成立。2008年10月9日,渤海新區進行體制整合,實行“一市三園”,黃驊市、中捷產業園區、南大港產業園區和臨港化工園區新的管理體制,總面積2400平方公里,人口55萬,130公里海岸線。2008年12月30日,省政府、交通部批復了《黃驊港總體規劃》,開辟第二航道,建設綜合大港。建設黃驊綜合大港是省委、省政府面對新形勢、新機遇,審時度勢而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710萬滄州人民的期盼和夢想。黃驊綜合大港自2009年3月19日正式開工以來,通過廣大建設者500多個日日夜夜的艱苦奮戰和科學施工,黃驊港綜合港區起步工程一步達到10萬噸級并如期竣工,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黃驊港速度”,凝聚成了“超前謀劃、團結一致、奮力拼搏、科學嚴謹、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的“黃驊港精神”。省委、省政府領導充分肯定了“黃驊港速度”,對黃驊港區形成的新通道,稱之為“富民強省的戰略通道”,指出要建設好港口,搭建好平臺,培育好產業,聚集好優勢,形成科學發展、富民強省的強大支撐,進而成為冀中南乃至整個河北的戰略新引擎。 8月18日,黃驊綜合大港開航運營,標志著滄州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沿海城市,改寫了有海無港,有港僅為單一煤炭輸出港的歷史;標志著滄州東部沿海區域的開發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開啟了建設沿海強市的勝利之門。黃驊綜合大港的開航,將為冀中南開辟一個進出海、進出口的大通道,滄州渤海新區將成為拉動冀中南乃至全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和隆起帶。 黃驊綜合大港作為我國貫通東中西部地區新通道的起點,北接天津濱海新區,南接黃河生態三角洲,是中國東方的戰略橋頭堡,對承載和對接我國“六大發展戰略”具有重大意義。“六大發展戰略”分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京津冀都市圈發展戰略、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天津濱海新區發展戰略、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發展戰略、大陸橋發展戰略和已申報的秦唐滄發展戰略。其中,京津冀都市圈發展戰略已基本形成,滄州及滄州渤海新區和黃驊綜合大港均列其中;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天津濱海新區與滄州渤海新區、黃驊港緊密相依,與黃河三角洲僅一河之隔,均有不可分割的地緣關聯和產業及其它要素的關聯。因此,滄州渤海新區和黃驊綜合大港的開發建設對于河北富民強省戰略的實施,服務于京津冀、環渤海大區域經濟,拉動我國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滿足國家的戰略需求具有重大意義。 二、宏偉的規劃藍圖和美好的發展前景 2002年國家跨世紀工程黃驊港建成運營。為實現黃驊港由單一煤炭輸出港向綜合大港轉變,由單一業主碼頭向多元投資主體的地主碼頭轉變,2008年,河北省委、省政府決定,建設集煤炭、化工、雜貨、集裝箱于一體的現代化多功能綜合大港。按照《黃驊港總體規劃》,黃驊綜合大港的定位是:河北省東出西聯的出海口,亞歐大陸橋新通道橋頭堡;依托京津冀,服務冀中南、晉中南、魯北、豫北,面向朔黃鐵路沿線及陜西、內蒙古等部分地區對外開放的窗口;以港口物流為基礎,城市配送物流為支撐的區域性航運中心;河北及“兩環”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和隆起帶。黃驊綜合大港建設確定了“三步走”戰略,即第一步建成10萬噸級,第二步建成15萬噸級,第三步建成20萬噸兼備25萬噸級。遠期吞吐量預算將達5億噸。 三、強勁的后發優勢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港口是沿海地區發展的核心戰略資源。為發揮港口龍頭帶動作用,加快產業聚集,促進沿海區域整體開發,對滄州東部沿海2400平方公里的區域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布局,統一管理、統一資源配置。經過多年的開發和建設,基礎設施條件日臻完善,產業聚集步伐明顯加快,特別是目前隨著黃驊綜合大港的開航,渤海新區彰顯出強勁的后發優勢和巨大的發展潛力。一是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黃驊綜合大港是河北省中南部以及魯北、豫北、晉北和陜西、內蒙古等中西部地區陸路運輸距離最短的港口,從滄州黃驊港經省會石家莊、山西太原、寧夏中衛,由新疆出境,途徑中亞、歐洲到荷蘭鹿特丹,將形成世界上最短的被稱為超級地理現象的亞歐大陸橋最新通道,它比原亞歐大陸橋要縮短500公里,亞歐貿易通過此通道比遠洋運費節省20%,時間節省40%,是一條極富潛力的國際貿易“黃金走廊”。二是廣闊縱深的腹地優勢。黃驊綜合大港腹地范圍覆蓋冀中南、晉西南、魯北、豫北、陜西、內蒙等部分地區,面積近100萬平方公里,涉及43個設區市,330個縣(市),1.4億多人口、2萬多億GDP,占全國經濟總量和總人口的十分之一。特別是年底隨著太中銀鐵路竣工通車,腹地范圍將拓展一倍以上。三是十分豐富的資源優勢。渤海新區毗鄰大港、華北兩大油田,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是全國原鹽生產基地。國家西煤東運第二大通道朔黃鐵路在此入港,提供了豐富的煤炭資源。更為可貴的是,渤海新區擁有1700多平方公里的非農用地,307平方公里的灘涂,1051平方公里淺海。這在我國沿海地區是絕無僅有的一塊面積最大、人口最少,可用作工業和城市發展的黃金寶地。四是便捷暢通的現代集疏運交通優勢。石黃高速、朔黃鐵路以及正在籌建和建設的邯黃鐵路、邯黃高速、保滄高速橫貫東西;津汕高速以及建設中的滄津沿海高速縱貫南北,七縱四橫的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使滄州渤海新區已成為我國北方地區重要的區域性交通樞紐。五是日益完善的產業優勢。渤海新區規劃了260平方公里的產業園區,重點打造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電力能源、現代物流四大產業基地。目前,臨港化工園區正在申報國家級產業園區,中捷石化煉油升級改造、金牛化工40萬噸PVC、10萬噸TDI、達力普鑄鍛、2×30萬千瓦熱電、滄東電廠三期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推進。未來3-5年,渤海新區將實現3000萬噸裝備新材料、1000萬噸原油加工能力、1000萬千瓦電力能源、1000萬噸管道裝備制造的產業發展目標。 四、科學的港產城布局建設和投資置業的黃金寶地 大港是龍頭,新區是希望。為將潛在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我們將舉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按照以港促產、以產興城,港、產、城協調聯動發展的總體思路,率先解放思想,率先科學發展,率先創新體制機制,發揮龍頭帶動示范作用、創新發展方式作用、創新體制機制作用、創新發展環境作用,加快打造國家級科學發展示范區、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富有活力、實力和競爭力的現代化沿海城市。一是建設大港口。按照黃驊港總體規劃,堅定不移地堅持“三步走”戰略,加快推進15萬噸級航道建設,并逐步達到20萬噸級兼備25萬噸級。同時,加快邯黃鐵路、邯黃高速、保港高速、疏港公路建設,構筑以綜合大港為龍頭,聯通廣大內陸區域的現代化集疏運體系,從而更加便捷順暢地服務于腹地經濟發展,并最終成為名副其實的“亞歐大陸橋新通道橋頭堡”。二是聚集大產業。堅持統籌規劃、突出特色、發揮優勢、錯位發展,重點培育石油化工、現代裝備制造、電力能源和港口物流四大產業,加快推進總投資2400多億元的122個產業支撐項目建設,努力把渤海新區打造成為中國石油化工和管道裝備制造業基地、鋼鐵產業轉移基地、新材料合成基地,華北地區重要的電力能源基地和國際化區域物流中心。三是發展大城市。港口的建設、產業的發展,必將加速人口的聚集,按照“服務港口建設、服務產業發展、生態環保、資源節約、和諧宜居”的要求,進一步加快黃驊新城建設,努力實現“三年有雛形、五年見形象、十年成中心”的發展目標,在不遠的將來,一座百萬人口的現代化大城市,必將成為河北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成為環渤海地區一顆璀璨的明珠。 |
上一篇:熱點透視敦煌網的小額外貿生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