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本報記者 涂明 文/圖 ????信息時報7月26日報道 本報訊 族譜,是許多游子回鄉認祖歸宗的依據。少見的是,福安市一村子的村民們在法庭上把族譜拿出來作為證據。23日上午,福安市法院開庭審理下白石鎮政府告白招村村民侵占水塘一案。庭審中,雙方都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各自對水塘的使用權,村民便拿出100多年前的族譜,來說明從清代到現在,這里的村民都一直在對水塘進行開發經營。 ????鎮政府的代理律師稱,上世紀70年代,某工廠在白招村的國有灘涂進行圍墾造地1000多畝,訴爭的4口水塘(面積380多畝)也在其中。后來,該工廠把水塘委托下白石鎮政府管理。下白石鎮政府又給白招村的村民有償使用3年。到期后,該村村民占著水塘不還,承包給他人養對蝦,從2007年到2009年收取承包金73萬元。鎮政府方面提出,白招村村民歸還水塘,并賠償因侵占水塘造成的73萬元損失。 ????白招村村民的代理律師辯稱,水塘以前是灘涂地,歸國家所有,鎮政府不具備擁有該地使用權的資格。因為鄉鎮政府要擁有土地的使用權,只能通過國家劃撥。 ????原告律師拿不出國家劃撥此地給鎮政府的證據,提出根據國家關于灘涂地“誰圍墾,誰受益”的原則,水塘使用權歸工廠,工廠又委托鎮政府管理,所以鎮政府有權收回。 ????被告律師反駁,后來該村的村黨委書記還從銀行貸款幾十萬元,由所有村民出力,將灘涂地改造成水塘,再承包給他人養對蝦,每年幾十萬元的承包金成為該村所有村民的主要生活來源之一。 ????雙方對水塘的使用權都沒有直接的證據,村民便拿出清光緒年間修訂的鄭氏族譜(該村大部分村民都姓鄭)。族譜上寫著該地的界限。被告律師說,這里的鄭姓子孫在此一代代開發,足以說明這4口水塘使用權歸全村村民所有。 ????當日,法院未當庭宣判,宣布休庭,擇日再次開庭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