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美軍“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與反潛機編隊。
評論說,北京的外交辭令沒有給美韓方面預留可以通融的空間,且在不厭其煩地表明立場的同時,又有軍方智囊不斷“喊話”,作解釋。可以看出,兩種管道發聲,軟硬兼施,將己方立場桌面上下的話都清晰傳達,爭取以對話方式消除現實壓力。這體現了中國在應對軍事威脅方面更加成熟而理性的操控能力。
評論還說,在實際行動方面,中國的軍事反制也注重把握分寸。東海艦隊日前進行實彈演練,引發輿論聯想。雖然亮劍意味鮮明,但就官方主要媒體報道而言,此次演練雖然高調但并未過度渲染,一是北京自知中美海軍力量懸殊,二是乃刻意追求“不走火”的效果。
新加坡《聯合早報》則刊出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員薛理泰的文章稱,美國國防部15日宣布,美國尊重并考慮中國的意見,華盛頓號航母將不進入黃海。中國同美韓兩國就黃海軍演爆發的爭議告一段落。大國之間周旋,恰如高手過招,點到為止。黃海對峙告一段落,美中關系雨霽天晴。
文章稱,黃海貼近中國政治中心及經濟發達地區,此處突發事態牽一發而動全身。況且,黃海幾乎見證了中華民族全部屈辱史,牽動中國人的神經末梢。北京異常重視黃海事態,理所當然。
文章認為,過去包括“韜光養晦”在內的16字外交方針,并沒有過時。在處理對美關系上,“求發展”才是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