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位于山東省北部,黃河下游、魯北平原,地處黃河三角洲腹地,北臨渤海灣,是山東的北大門。現轄濱城區、惠民縣、陽信縣、無棣縣、沾化縣、博興縣、鄒平縣六縣一區和濱州經濟開發區、濱州高新區,版圖面積96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70多萬。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歷屆領導班子打下的堅實基礎上,全市上下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堅持"發展是主題,調整是主線,招商是重點,實干是關鍵,穩定是基礎,廉政是保證"的"30字"工作方針,按照"夯實基礎,埋頭苦干,調整提升,鞏固完善"的"16字"總體要求,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創新實干,經濟社會連續保持了較好的發展態勢。2009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354.99億元,增長13.4%。財政總收入151億元,增長8.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0.17億元,增長13.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63.5億元,增長15.6%;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23.4億元,增長24.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0.3億元,增長19.1%。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達到918.3億元,增長31.8%;貸款余額達到847億元,增長30.3%。同時,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城鄉面貌發生重大變化,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先后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示范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山東省適宜人居環境城市、山東省園林城市等稱號。2009年,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吳官正書記先后來濱州視察,對我市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提出了殷切期望,帶給我們巨大鼓舞。 ????歷史悠久,資源豐富? 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是黃河文化和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古代著名軍事思想家孫武、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漢孝子董永都出生或成長在這里,有孫子故園、孫子兵法城、魏氏莊園、碣石山、鶴伴山、麻大湖等歷史名勝和自然景觀。傳統民間藝術異彩紛呈,鄉土氣息濃厚,藝術風格獨特。濱州剪紙、惠民胡集書會、董永傳說、博興呂劇、沾化漁鼓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革命戰爭年代,是中央渤海區黨政軍領導機關所在地。渤海的眷顧、黃河的哺育,賦予了濱州豐饒的物產、充足的資源。濱州是中國棉花生產基地,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的主采油區,還是中外聞名的"中國冬棗之鄉"。地域遼闊,土地資源豐富,擁有未開發土地255萬畝,人均占有耕地達到1.95畝。自2003年底開始的以防潮堤為屏障的"北帶"開發,新增土地63萬畝。全市已探明礦產資源29種,開發潛力巨大。其中石油儲量6億噸,天然氣儲量164億立方米。海岸線長達240公里,沿海有10萬公頃的灘涂、廣袤的濱海蘆葦濕地,是山東省重要的原鹽生產基地、鹽化工基地和海水養殖基地。 ????四環五海,生態濱州? 按照"四環五海、生態濱州"的城市目標定位,深入實施中心城區帶動戰略,堅持新城區建設和老城區改造并舉,政府引導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城中村、舊城改造步伐,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初步搭建起了"四環五海、生態濱州"的城市框架。"四環五海"工程是指環城公路、環城水系、環城林帶、環城景點,同時為滿足城市用水需求,利用鹽堿澇洼地形,建設東、西、南、北、中五個水庫。整個主體工程投資近13億元,新增環城公路近60公里,城區水體面積增長了7倍左右,年調蓄水量達1.5億立方米,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7%,綠地率達到31%,有效改善了城市的生態環境,"中海"被命名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目前,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7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達到66萬人。城市化拉動現代服務業迅速成長。濱州現代物流中心初具規模,國際會展中心、濱州客運總站投入使用,市民文化中心正加快建設。會展經濟方興未艾,通用航空展、家紡文化節等節賽活動相繼舉辦。誠信濱州建設逐步深化,自2002年開始連續八年舉辦銀企合作洽談會,累計簽約資金5126億元。加快高速路、鐵路、海港、空港等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國家級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以BOT方式建設的黃河公鐵路兩用橋實現通車,火車跨過黃河,圓了濱州人半個世紀的鐵路夢。津汕高速、榮烏高速濱州段竣工通車,濱德高速公路、黃大鐵路濱州段建設進展順利。中國濱州大高通用航空城、濱州萬噸級港口建設進展順利,進一步凸顯了位于環渤海經濟圈、山東半島城市群、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三大經濟區結合部的區位優勢。目前,正在建設完善以兩路(高速公路、鐵路)、兩港(海港、空港)為重點的交通基礎設施,積極搭建陸海空立體化交通網絡,努力打造與周邊大中城市2-3小時的經濟圈、市內1小時的交通圈。 ????糧豐林茂,北國江南? 按照"糧豐林茂、北國江南"的目標定位,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實施"七個一批"工程(一批龍頭型企業、一批專業鄉鎮、一批標準化基地、一批服務型市場、一批合作型經濟組織、一批基礎性工程、一批示范型新村),著力發展現代農業、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大搞植樹造林、農田水利建設、路域綜合整治,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2009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263億元,增長4.5%。糧食總產295萬噸,增長6.6%,連續七年實現增產。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476家,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340家,建成現代農業示范園區29家。林水會戰成為近年來投入最多的一年,林木覆蓋率進一步提高,全市一次性總蓄水能力達到8億方。縣域經濟快速發展,鄒平縣連續六年進入全國百強縣,博興縣首次進入全國百強縣。目前,"四環五海,生態濱州"、"糧豐林茂,北國江南"已成為享譽省內外的兩張靚麗名片。 ????優化結構,推動轉型? 堅持把結構調整作為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科學發展的根本途徑,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促進結構調整的中心環節,把節能降耗作為促進結構調整的關鍵舉措,全力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10.03:56.34:33.63。深入實施"工業興市"戰略。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突出抓好支柱產業、骨干企業,重點培植了紡織、化工、糧油果蔬食品深加工、先進裝備制造業、生物技術及醫藥等主導產業。同時,全力扶持和促進中小企業做大做強。200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559家,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元企業達到6家,其中魏橋創業集團主營業務收入突破800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棉紡織企業;魯北企業集團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0億元,入圍中國化肥行業5強,中國工業企業500強;濱化集團在2009年化工行業排名第五位;西王集團是全國最大玉米油和淀粉糖生產企業,有中國糖都之稱;盟威集團是全國最大的內燃機活塞制造企業。突出發展服務業。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積極發展現代物流、商貿流通、會展旅游、房地產、金融擔保保險、文化體育等產業,同時大力推進企業二、三產業剝離。2009年,全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455.7億元,完成三產投資增長53.6%,躋身全省服務業發展先進市行列。狠抓節能減排。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工程",全力推進生態市建設和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創建工作。2009年,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5.56%,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減排完成"十一五"總任務的90%。全市國家環境友好企業達到2家,山東省環境友好企業達到7家。 ????統籌協調,和諧發展? 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的理念,努力擔負好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責任。扎實推進"平安濱州"建設,深入開展"聯合接訪日"、"民主議政日"、"社情民意日"活動,積極解決信訪問題,不斷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力度,社情民意反映渠道進一步暢通,刑事案發率、治安案件、群體事件、集體上訪、安全生產事故等社會穩定指標持續下降,公眾安全感、群眾滿意率、社會和諧度不斷提高。繼承發揚老渤海革命精神,大力弘揚"奮斗、和諧、超越"的新時期濱州精神,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堅持民主集中制,注重加強班子團結、軍民團結、民族團結、黨群團結、干群團結,努力營造合作謀事、團結干事的濃厚氛圍。特別是把民族團結放在突出的位置,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形成了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陽信縣被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 ????以人為本,關注民生? 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辦實事,依法按規做決策,高度關注民生,切實改善民生,全力保障民生,每年都確定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十件左右的實事,擠出財力,騰出精力,一一落實,讓廣大群眾最大限度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堅持不懈地推動產業富民、創業富民、就業富民,著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質量。2009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00元,增長9.6%;農民人均純收入6245元,增長10.3%。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各類教育全面推進。現擁有普通高等學校3所,中等職業學校16所;40萬名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告別交學雜費歷史;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經驗在全省推廣。城鄉10.6萬低保人群實現了應保盡保,城市低保標準人均每月提高90元,農村低保標準人均每年提高356元,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85.9%。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27.5萬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啟動。城鄉社區衛生服務實現全覆蓋,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8.8%,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達到100%,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率達到100%。投資4億多元建成市體育館及全民健身中心,圓滿承辦了第十一屆全運會武術、柔道兩項賽事,濱州賽區被評為"十一運會最佳賽區",我市運動員實得金牌數列全省第3位。投資1.5億元的渤海革命老區紀念園正式開放,被確定為國家級革命烈士紀念地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投資8000萬元的市檔案館建成使用,市老干部活動中心、市兒童福利院主體工程完工。投資5.5億元的市民文化中心等一批涉及民生的基礎設施工程正在順利向前推進。 ????科學發展,再創輝煌? 濱州將深入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視察濱州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搶抓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開發、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堅持"30字"工作方針和"16字"總體要求,以各項發展指標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為基本定位,以人均指標進入全省上游為奮斗目標,繼續深化"基礎設施建設年"、"發展環境優化年"活動,大力開展"項目建設年"、"質量效益年"活動,著力抓投入促增長,抓調整促轉型,抓統籌促協調,抓改革促開放,抓基礎促配套,抓民生促和諧,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任務,精心打造"四環五海、生態濱州"、"糧豐林茂、北國江南"兩個品牌,奮力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新濱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