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第一社會福利院國家級養老島效果圖。本報記者 胡杰 攝 5月29日,西南地區首個國家級示范養老機構開工,對我市第一社會福利院舊址擴建,預計首期工程將在明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 工程完成后,將是怎么一個樣子,會有哪些變化,老人在這里可以享受到什么服務?昨日,記者提前上“島”,進行了打探。 開工 原址擴建 養老島形狀酷似魚 市社會第一福利院位于巴 苦竹壩這一片區,為城鄉結合部。走進第一社會福利院,空氣清新,環境幽靜,大樹參天,由兩座橋與外界相連。 “福利院有近70年的歷史,這些大樹,是解放前就栽種的。”指著一排排銀杏樹,市第一社會福利院副院長李彤說,福利院創建于1942年,其前身是在“宋氏三姐妹”的倡導下,成立的“重慶實驗救濟院”,院內分設產科院、幼兒院、習藝所與安老所。重慶解放后,更名為“重慶市生產教養院”,1958年更名為“重慶市養老院”,1975年更名為“重慶市第一社會福利院”至今。 李彤提供的設計方案上可以看到,國家級養老島的建設用地,就在福利院原址上,四面環水,島嶼酷似“魚”狀。 上周六,我市宣布,國家級示范養老機構在此開工建設了。據悉,國家級養老示范機構,全國都不多,之前只有位于北京、天津、江蘇的4家機構獲批。 李彤說,福利院本身就是屬于“森林福利院”,擴建工程將盡量保留植被,對建筑用地將占去的綠化帶,樹木將全部進行移植。 考慮到此項目為舊址擴建,將嚴格要求施工方的作業時間,與老人們的作息時間保持一致,如“朝九晚五”、定時午休等,確保目前市第一社會福利院600多位老人的生活不受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