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木 ????今年1至4月,江西國土資源廳原副廳長李江華、許建斌因受賄分別被判無期和15年,另一落馬副廳長陳愛民尚未判決。三名副廳長去年3月同時落馬。隨后江西國土系統掀起反腐風暴,一年來已有13名縣處級以上官員落馬。當地官員認為,國土資源管理權過度集中與缺乏監管,導致權力尋租發生。而背后亦有地方“一把手”的監督問題,“反腐是系統工程”。(5月31日《新京報》) ????一個只有4名副廳長的省級國土資源部門,竟然有3名副廳長因受賄同時落馬,國土資源系統的腐敗現象之嚴重、反腐形勢之嚴峻由此可見一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導致這3名副廳長落馬的并不是同一樁腐敗案,而是互不牽連,“既非窩案,也非串案”,國土資源系統腐敗土壤的“肥沃”程度令人側目。 ????對于這起事件,坊間的主流意見是籠統地說監督的缺位導致國土資源系統內部的腐敗案件頻發和高發。這一觀點雖沒錯,但問題是這起事件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那就是此系列案之所以東窗事發,并不是緣自受害人的舉報,而是緣于一扇“竊聽門”:因腐敗而心虛的副廳長竟然在廳長的辦公室里裝上了竊聽器,以此來“監聽”廳長的言談。 ????雖然副廳長監聽廳長還只是個例,但透過這三起案例,我們看到的是腐敗生態正在悄然發生著某種變化。以往我們不斷地強調“一把手”的監督責任,即一把手監督副職及其下屬,并且我們還習慣把官員的“落馬”歸結為“一把手”監督不力身上,現在,副廳長“監聽”廳長的事實讓我們大跌眼鏡,“一把手”竟然成了腐敗官員的“監督”對象,腐敗官員竟妄圖通過“監督”一把手達到掌控一切的目的。正如江西省國土資源廳前廳長劉積福所說,“有人用下三濫的手段,來掩飾自己內心的虛弱”。這意味著在監督本來就乏力的情況下,“一把手”連監督副職也越來越困難。 ????此案將一個全新的課題擺在我們面前:當“一把手”成為腐敗官員“監督”的對象,我們該怎么辦?表面上看,腐敗官員監聽一把手只是一種所謂的“下三濫”行為,擋不住懲治腐敗的“腳步”,但如果我們更加理性一些不難發現,腐敗官員“監督”一把手其實暴露了正當監督的無力。試想,如果不是因為其它法定監督形同虛設,副廳長會想到通過監聽廳長來求得心安嗎?如果把眼光放遠一些,縱觀近些年來頻發的交通廳長、國土廳長“落馬”案,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正是因為權力在運用過程中的監督真空,而不是監督無處不在,才導致了眾多官員的紛紛“落馬”。 ????面對腐敗官員的囂張氣焰,已經到了該重新審視腐敗形勢、認清反腐難度,對權力實施更加嚴厲和全面的監督的時候,這其中就包括重視輿論監督。還是那句老話,權力只有在陽光下行使,才不至于落入腐敗的深淵。 |
上一篇:政府推卸責任,誰來主持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