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記者探訪 歸航收網準備休漁
??? 因出海費用高沙子口不少漁民已提前進入休漁期
????下午的太陽斜斜地照在沙子口南姜碼頭上,小楊正在唱著一首四川童謠,哄著背后背簍里的小兒子睡覺,而隔壁的老鄉們正在用四川話聊著今年海里的收成。再過一會兒,小楊的丈夫就要駕船回來了。這趟船很可能是丈夫今春的最后一次出海,因為從下周開起,島城將進入為期3個半月的休漁期,一家人和碼頭上的其他四川老鄉一樣打點零工、掙點外快。
????來青養扇貝“結緣”
????“親戚介紹來的。”“本村同鄉說來這里可以打魚。”……記者在碼頭詢問了一圈,發現這些四川籍的船老大基本都是經親友介紹來到沙子口的。有的在青島已呆了20年,最早的也大約來了3年。“當時沙子口一個科級干部月薪才500元,而這些人能掙到800元。”原來,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島城扇貝養殖業很興旺,大量沙子口漁民也加入了養扇貝行列,其中雇了些四川資陽人打工。后來,一些人又開始跟著當地漁民出海。這些人回到四川后就介紹親友到沙子口來“淘金”,后來逐漸形成“四川幫”,現在在沙子口的四川漁民超過五千人。 買船自己當起老板
????“買了船自己當老板,掙了賠了都是給自己干。”漁民老李今年40歲,從1996年經同鄉介紹來到沙子口,剛開始跟著一位當地漁民出海。2002年,當地漁民想把漁船賣了,在家“享清福”,老李于是買下了這條20馬力的漁船,花了2萬元。當記者采訪他的時候,他正在收拾漁網:“馬上就休漁了,不出了,等到九月份再說吧。”
????沙子口街道辦事處漁業水產辦公室的負責人王培良告訴記者,因為生活水平提高,覺得打魚比較辛苦,目前沙子口大約有一半的漁民將自己的漁船賣或者租給四川漁民。
????高額費用逼停漁船
????“出一趟海油錢需要100多元,雇個工人還需要100多元,一天出海成本至少300元,太高了,不用等到6月1日,我們基本上都主動休了。”老李給記者算賬,為趕潮水,他每天凌晨2點到4點之間出海,主要捕些小雜魚。按照每斤10元計算,他至少要撈上30斤才能保住成本。還有一家老小的吃穿、租房子的費用,一天沒有350元的收入根本下不來。從春節到現在,除去花銷,他攢了5000多元。
????雖然掙的錢沒有大家想象的多,但是對于這些四川“船老大”來說,有船就有希望。攝影撰稿 記者 許芳 通訊員 吳薇 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