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員向老鼓樓遺址周邊發掘,希望能還原南宋時整個片區的風貌。記者 張質 攝 見證英雄之城 宋末抗蒙戰爭中,重慶城起到了“為蜀根本”和“國之西門”作用,堅持戰斗近40年之久,粉碎了西線蒙軍“順流而下,直取臨安”的戰略意圖。 南宋置司、抗戰陪都、中央直轄,是重慶城市發展史上3次大飛躍,而南宋置司作為重慶城市大發展的發端,老鼓樓遺址是這段歷史的重要見證,高臺建 專家認為,老鼓樓遺址凝練了古代巴渝人民忠勇尚武、堅韌豪毅等性格特征,是重慶“英雄之城”的重要見證,也是重慶文化底蘊屈指可數的珍貴載體。 這里可能建成遺址公園 前天,重慶市文物局邀請國內歷史、文博及文物保護規劃等方面多位著名專家,專題論證老鼓樓遺址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 專家們一致認為,主城區能夠發現宋代衙署遺址十分難得,應把握好危舊房改造機遇,繼續擴大考古發掘。 專家呼吁,在這里建一個考古遺址公園,將老鼓樓遺址打造為重慶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新亮點。記者查閱發現,與老鼓樓遺址同時期的廣州南粵古城墻,如今就被一個玻璃罩子保護著。 據介紹,渝中區政府非常重視老鼓樓遺址發掘和文物保護工作,表示將認真聽取專家意見,一定為城市保留這份珍貴文化遺產。專家對建立考古遺址公園持樂觀態度,因為老鼓樓遺址地塊此前規劃方案就是建一座休閑公園。 南宋抗蒙指揮部 已經找了數十年 昨日,市文物考古所組織數十位市民走進老鼓樓遺址,體驗這處重大發現。市考古所副所長、老鼓樓遺址考古隊隊長袁東山擔任解說員,解說中他始終樂得合不攏嘴。 為了這處驚天大發現,袁東山和眾多考古學家已追蹤數十年。 歷史謎團 據文獻記載,重慶在南宋末年成為抗蒙戰爭指揮中心和戰略樞紐,抗蒙山城作戰體系主要涵蓋川陜戰區,負責指揮白帝城、釣魚城、四川及陜西等地方的軍事力量,是南宋抗蒙主戰場。袁東山等考古學家,此前一直在重慶尋找抗蒙遺址。 到了1998年,南宋抗蒙軍事要塞奉節白帝城、合川釣魚城等處考古工作相繼取得巨大發現。然而,抗蒙山城體系指揮中心重慶城卻一直沒發現相關線索,成為考古學界一個大大的謎團。 初現端倪 去年底,渝中區危舊房改造工程中,巴縣衙門老鼓樓一處拆遷工地發現疑似城墻遺跡。渝中區文管所核查發現,墻磚上有“淳祐乙巳”銘文字樣,而“淳祐乙巳”正是屬于南宋末年余玠主持抗蒙戰爭時期! 疑似城墻作為全國第3次文物普查成果上報,袁東山發現線索后眼前一亮:這是不是之前苦苦尋找的南宋重慶城呢?尋找南宋重慶城的希望之火,在他和眾多考古學家心中重新燃起。 終成正果 今年3月下旬,我市文博、建筑專家到老鼓樓實地考察,因為遺址上部大量建筑垃圾覆蓋,無法做出準確判斷。 4月26日,市文物局委托市考古所正式對該建筑遺跡及其周邊進行調查。次日,專家初步推斷此處為宋代建筑遺址。袁東山說,當時他非常興奮,急調一支在合川釣魚城施工的經驗豐富的考古隊前來,開始小規模試掘。 結果令人驚喜,之前發現的“城墻”為一處高臺建筑遺跡,與南宋抗蒙戰爭相關。袁東山立即起草報告,申請搶救性發掘。經市文物局批準,4月29日搶救性發掘開始。 那天,正是袁東山45歲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