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華西村黨委書記吳協恩、山東省壽光市孫家集鎮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昨日(19日),全國“村長”論壇第六次執委會議在重慶召開,50多位全國“最牛”村官齊聚山城,共同探討“城中村”的改造與發展,謀劃今年10月即將在華西村舉辦的第十屆全國“村長”論壇的相關事宜,解讀西部市場第一村———重慶沙坪壩區覃家崗鎮新立村發展模式。 由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創辦的全國“村長”論壇,是目前惟一 “華西村一年的產業增加值就達400億元!生命力為何這么強?因為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三化’齊頭并進。”市農委副主任張洪松說,“這些村莊的經驗讓我們很受鼓舞,說明農業搞好了,新農村建設好了,也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在昨日的執委會議上,沙坪壩區新立村村委會主任、“百名優秀村官”之一郭正富成為新增執委。此前,我市已有兩名村官成為執委,包括巴南民族村楊岱南、北部新橋蘭花村范安富。 壽光啟示 重慶蔬菜向壽光學什么? 一是經營觀念,二是品牌打造,三是生產技術 昨日,趁著全國鼎鼎有名的蔬菜明星———山東壽光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來重慶開會的機會,分管蔬菜的市農委主任張洪松與他進行了交流。張洪松說,重慶正在建設蔬菜專業村和標準園,以此帶動整個蔬菜產業發展,迫切需要向壽光學習先進的經營觀念、品牌打造和生產技術。 過去,北方市民在冬季往往吃不到新鮮蔬菜,壽光三元朱村把露地菜變為地膜菜,后來又發展冬暖式大棚蔬菜,通過大棚生產反季節蔬菜這一方式,解決了這一難題,在全國具有典型意義。張洪松說,近年來,重慶等地都在大力發展高山反季節蔬菜,利用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面臨嚴重考驗,蔬菜生產格局可能發生重大變化,但三元朱村勇于探索、不斷創新的觀念值得學習,他們在推進蔬菜標準化、集約化經營這方面做得不錯。 壽光蔬菜注重營銷,樹立了自己的品牌:比如到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優質蔬菜新聞發布會,建起全國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等等,“蔬菜看壽光”的口號已經叫響,三元朱村村支書的名字“王樂義”也成了著名的蔬菜品牌。相比而言,我市蔬菜品牌“潼南綠”、“石柱紅”等正在培育之中,在地方上雖已有一定影響力,但還需要在全國推廣。 此外,蔬菜是商品化程度最高的農產品,品種豐富,價格也隨季節的變化而波動。如何根據季節安排生產,如何提高每畝地的產值而不僅僅是產量?一方面要緊盯市場,另一方面就得依靠科技的力量。三元朱村的農民幾乎個個都是熟練工,而我市留在土地上耕作的大多屬于“386199”(婦女兒童老人),搞城市資本下鄉,老板又大多不熟悉農業。因此,生產技術的提高還需要下大工夫。 張洪松表示,要向壽光學習,不斷做大重慶蔬菜產業。今后,葉類菜等不能長途運輸的要實現均衡供應,其它蔬菜產品參與全國流通,在全國市場的競爭格局中找準自己的優勢。 |
上一篇:山東試點差額選拔廳級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