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救援人員在廢墟中尋找幸存者。當日是青海玉樹地震后的第三天,來自全國各地的搜救隊伍依然在廢墟中積極尋找幸存者。新華社記者 吳光于 攝
同人民在一起——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干凈水喝、有臨時住所、有病能得到及時治療!震區受災群眾的冷暖安危,黨中央時刻為之牽掛
“新校園,會有的!新家園,會有的!”
18日下午,胡錦濤總書記來到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孤兒學校,看望正在板房教室里上課的孩子們??倳浤闷鸱酃P在黑板上寫下12個大字,并領著孩子們大聲朗讀。
突如其來的地震災難,摧毀了這所美麗的藏式建筑學校。在祖國各地支援下,70多名孩子在地震4天后重新走進了課堂,玉樹州孤兒學校成為地震災區第一所復課的學校。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18日清晨,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孤兒學校新建的活動板房內,同學們正大聲朗讀著艾青的詩作《我愛這土地》。
稚嫩的聲音清脆有力,久久回響……
地震之后,近10萬受災群眾無家可歸。他們的冷暖安危,黨中央時刻為之牽掛。
地震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就緊急作出部署,要求全力做好搶險救援、物資調撥、醫療救助、生活安置等抗震救災工作。
4月17日下午,胡錦濤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全面部署當前青海玉樹抗震救災工作,會議提出:
——妥善安排群眾生活,千方百計做好受災群眾救助和安置工作,加強救災物資組織調運力度;
——確保災區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干凈水喝、有臨時住處、有病能得到及時治療;
——切實解決好災區學生復課問題,扎實做好災區衛生防疫工作;
——迅速修復基礎設施,盡快實現和有效保障災區通路、通電、通水、通信息……
一場爭分奪秒的救援接力在全國范圍展開了,救援力量和救災物資通過航空、鐵路、公路迅速向玉樹集結……
青海當地部門組織力量抓緊向災區運送食品、飲用水、防寒衣被,搶修受損設施,努力恢復水電、交通、通信等設施,迅速恢復機場設施,確保通往機場道路暢通;
中央有關部門和軍隊等紛紛啟動應急機制,向災區伸出援助之手。地震3小時后,中國地震局地震現場工作隊就攜帶救援設備和救援物資飛向玉樹震區;空軍緊急調配3架飛機投入抗震救災;民航局調配適應高原飛行的飛機執行救援人員和物資運輸任務;
民政部第一時間即從多個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庫調運救災物資,同時組織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5省緊急空運150噸即食食品。鐵道部要求對救災物資要做到隨到、隨裝、隨運,有多少運多少,以最快速度運抵災區,一切為了救災需要;
交通運輸部立即調集搶通機械和技術人員,組織200多人的抗災突擊隊,第一時間奔赴震區中斷的道路,全力開展受損公路的搶通保通工作,14日14時,通往災區的公路已陸續恢復通車;
中央財政撥付5億元青海抗震救災資金;
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衛生系統緊急抽調18支醫療隊1209名醫務人員趕赴災區;
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快速籌措、緊急調運85個品種、價值6048.6萬元的藥品、裝備發往災區;
公安部調集各類救援車輛、裝備物資總價值逾2億元;
……
北京、武漢、廣州……一架架滿載食品和飲用水的飛機騰空而起,向玉樹飛去;
沈陽、鄭州、西安……一列列裝滿帳篷、棉衣被等救災物資的救災列車,向災區疾駛……
必須確??罩芯仍ǖ啦恢袛啵〉卣鸢l生后,中國民航局抗震救災指揮部迅即在西寧成立;空軍部門連夜進駐到這里,使原本沒有夜航條件的玉樹機場,具備了應對各種救災空運的條件。
自4月14日玉樹地震發生到19日11時,從14家航空公司調集的幾十架飛機投入抗震救災行動,建立了一條穩固的“空中生命線”,青海境內玉樹、西寧、格爾木3座機場已累計起降飛機400余架次,運送各類人員13100人次,運送救災物資997噸。
空中、鐵路、公路,搭建起生命的救援通道,救災物資源源不斷運往災區——
4月17日,在青海玉樹機場,空軍官兵從運輸機上卸下抗震救災物資。新華社發(沈玲 攝)
在遭受重創的結古鎮,雖然中心廣場上的建筑損毀嚴重,街道上堆積著碎石瓦礫,但是“受災群眾食品領取處”的大紅橫幅格外醒目。
排在隊伍中間的39歲藏族中年婦女多吉說:“地震不久政府就建點,分發食物。有飯吃心里就不慌了?!?/p>
由救災部隊緊急調運的炊事車在街頭一字排開,一份份熱騰騰的飯菜送到了受災群眾手中。玉樹體育場、扎西科、格薩爾廣場……安扎在這里的受災群眾安置點,成為受災群眾的“溫暖的家”。
玉樹晝夜溫差大,夜間溫度甚至在零度以下。讓受災群眾有保暖衣物,有御寒住所,成為燃眉之急。
15日凌晨2時,武警青海總隊的官兵抵達災區。顧不上歇口氣,他們開始連夜搭建帳篷。一夜之間,六七十頂帳篷在這里搭起,幾百位災民有了臨時的家。
截至20日16時,已運抵災區棉帳篷34468頂、棉被褥77402套、棉衣55407件、食品和飲用水1106噸、折疊床3158個等大量生活物資。
目前,受災群眾已基本住進帳篷,做到了有飯吃、有衣穿、有干凈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時醫治。
從西寧到玉樹只有一條214國道——從西寧出發,需穿過日月山,翻越海拔4824米的巴顏喀拉山山口,全程820公里。這條公路現在成了一條運送救援物資的“生命線”——大型工程車、醫療救助車、救援物資車匯成滾滾車流,源源不斷向著玉樹進軍!
由于車輛眾多,而且余震不斷造成部分路段塌方,加上19日部分地區開始降雪,給抗震救災道路搶險保通帶來了新的困難。
作為救災生命線,公路交通不能斷!交通運輸部下達了死命令:集全系統之力,千方百計保暢通、保運輸、保安全!要隨毀隨搶,隨毀隨通。
連日來,青海交通運輸部門已累計投入搶險救災保通人員12300余人次,各類機械車輛2115臺套,清理塌方、落石126900余立方米。到20日18時,通往玉樹災區干線公路基本暢通。
通信搶修人員來了……
電力搶修人員來了……
石油供應人員來了……
電信部門第一時間派出9個搶險隊,共415人,利用應急通信車和電源車等前往地震災區搶險。15日7時,青海玉樹州6個縣通信就已經全部搶通。
中國電信15日凌晨2時開通青海地震災區重要交通樞紐玉樹機場的移動通信,到下午4時災區縣城中國電信電話通信均已恢復。玉樹州各縣聯通通信網絡恢復運行。
17日20時20分,結古鎮廣場旁邊的一盞街燈在夜幕中點亮。一些災區群眾圍攏燈下,低聲地祈禱。
燈光給人希望,燈光給人力量。
在地震中,結古鎮發電和供電系統遭受重創,陷入癱瘓狀態。經過600多電力人連續3天的奮戰,自17日起玉樹災區恢復正常供電,近八成救災安置點都得到電力供應,已有上千頂帳篷中有了電燈。
19日下午,結古鎮震后第一眼井在位于賽馬場附近的扎曲河邊開鉆,這眼應急供水水井深度將達45米,日出水量可達到1000立方米以上,施工完成后可以解決5000人的吃水問題,施工人員晝夜奮戰,預計4到5天內完工……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災區群眾的需要成為祖國各地共同的行動目標。
地震發生后,在網上關注災區救災情況河南戶外救援聯盟成員陳芳,一直忙著組織救援物資捐贈,一箱箱礦泉水,一箱箱方便面堆滿了她家的客廳。
曾有北川地震救援經驗的她頗為細心:“災區有不少嬰兒,希望有更多的人為他們捐贈奶粉,干凈的衣服和嬰兒的藥品?!?/p>
從企業到個人,從老人到孩子,從社會團體到各個部門,社會各界紛紛捐款捐物,為抗震救災貢獻自己的力量。
香港、澳門、臺灣同胞心系災區鄉親——香港各界十分關心災情,自發捐款捐物,賑濟災區群眾。20日下午,包括霍英東基金會在內的約10個團體和個人通過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向災區捐款,總額近2000萬港元。
海外僑胞心系災區鄉親——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美國福建公所以及美國福建同鄉會等僑團15日分別舉辦現場捐款活動,并呼吁下屬機構及廣大僑胞再獻愛心;
全國人民心系災區鄉親——1元、5元、10元、100元……在各地紅十字會的捐款箱前,人們排起了長隊。
20日晚,“情系玉樹 大愛無疆”抗震救災大型募捐活動在中央電視臺舉行?,F場共募集到各類款項21.75億元人民幣。中華兒女的熾熱情懷、博大愛心和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再次得到展現。
太陽仍會升起,生活照樣繼續,頑強的災區人民在廢墟之上,堅守著對美好生活的期望——
20日上午,在玉樹縣結古鎮街頭,一些銀行、商場、郵政等服務行業都已借助簡單的場所開始營業,很多當地群眾在購買商品、辦理業務?!爸灰悬h和政府,我們什么也不怕,失去的東西還會回來的。”玉樹清真寺的教長、72歲的撒拉族老人韓進成對以后的生活充滿信心。
玉樹不倒,青海長青。在抗震救災的同時,黨中央、國務院已經開始謀劃玉樹災后重建工作。
4月17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強調,要在做好當前抗震救災工作的同時,及早謀劃恢復生產、災后重建工作,在做好災害評估、搞好規劃的基礎上適時組織力量幫助受災群眾重建家園。
4月18日,在玉樹看望慰問受災群眾時,總書記擲地有聲地表示,我們一定能夠奪取抗震救災斗爭的勝利,也一定能夠把社會主義新玉樹建設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