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眾網青島3月1日訊(記者 王珺 通訊員 從瑞彥 孫義佳)“有農村信用社好后盾,才有了今天的發展規模”。說這話的人是膠州市紅領專賣店女經理劉萬梅,前幾年她從一家服裝廠下崗后,便經營服裝生意。每到銷售旺季資金緊張時就到農信貸款,貸款額從起步時的3萬、5萬的到現在可以貸款20萬元,經營規模逐漸擴大,生意越做越紅火。劉經理高興地告訴筆者,“多年來,一直靠信用社的貸款支持,現在不僅擁有了自己的經營 ????劉萬梅只是膠州市聯社在信貸助推眾多致富婦女中普通的一位。近年來,膠州市農村信用聯社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積極響應膠州市委、市政府的號召,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與膠州市婦聯長期合作,采取切實可行信貸扶持措施,積極開展“千名巾幗致富工程”創建活動,栽下“資金”樹,結出了豐碩的“效益”果。到目前,全社累計發放該項目貸款3.9億元,讓全市上萬名婦女走出家門,邁向市場,走上了勞動致富、科技致富的道路,讓她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步入女強人的行列。 ????膠州市農村信用聯社正確把握市場定位,立足“三農”,始終本著以“為婦女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辦大事,提高廣大婦女致富能力”為目的,積極與市婦聯聯合推出“巾幗致富工程”,通過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為她們出點子、送信息、選項目。為把這項致富工程真正落實到位,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是思想認識做到位。聯社多次召開信用社中層和信貸員會議,動員、部署“巾幗致富工程”活動的具體實施措施,從思想上提高全員重視和參與的積極性。各信用社與當地婦聯定期召開碰頭會,積極做好“巾幗致富工程”的宣傳工作,要求每一名農信員都要把這項工作作為當前信貸業務的重要任務,做到深入到村,走到農戶家中進行宣傳發動,鼓勵廣大農村婦女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精神,動員、引導廣大婦女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幫助他們選項目、找路子,爭當致富能手。 ????其次是信貸資金投入到位。聯社在信貸資金的投放上,堅持同等條件下婦女貸款優先的原則,盡力滿足婦女致富所需的資金需要,在具體的工作中注重考察市場,選擇立項,做到突出重點,擇優扶持,真正把好鋼用到刀刃上。對小額貸款的婦女做到“一幫三送”,即每名信貸人員明確一名幫扶對象,還要做到“送資金”、“送信息”、“送技術”。已累計發放貸款2.1億元,重點圍繞特色種植養殖業、林果業、蔬菜大棚;良種繁育、地膜覆蓋等“科”字項目給予支持。先后幫助11000多名婦女走上了科技致富路。在被譽為“蜜桃之鄉”的膠北鎮、“馬鈴薯之鄉”的苑戈莊鎮、膠萊鎮形成了規模化、區域化種植;“膠州大白菜”、“艾山牌粉條”、 “寶榮海鮮”等農產品形成了特色品牌,遠近聞名的特色品牌創造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巨大的市場價值,為帶動村品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典型引路的作用。在這“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創建和發展中,在田間地頭、加工車間、專業合作組織中到處都有婦女們辛勤勞作的身影。大規模的種植給婦女們帶來了高收益,畝收入均達6000元.種植的馬鈴薯90%出口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大婦女們的付出,為豐富全市市民的菜籃子,建設新農村發揮了婦女半邊天作用。 ????再是對有能力的婦女創業項目確保資金到位。對資金周轉快、輻射作用大的創業項目給予重點支持.通過以點帶面,確保能夠起到扶持一個、帶動一方的作用,激發廣大婦女參與市場競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累放貸款1.8億元扶持上百名婦女辦起多樣化的公司或加工廠,積極搶占市場制高點,走上了勤勞致富的創業路,讓很多婦女成了當地的女能人、女強人。 ????青島市裕豐農資有限公司經理于紅,她就是的一位女能人的代表。2月26日,筆者在膠州市聯社營業部,看到她正在辦理貸款手續,準備申請貸款200萬元購農資。當筆者和于經理談起公司的發展經營時,打開了這位女能人的話匣子:“我公司自成立11年來,主要經營農資產品,公司目前經營主打產品20多種,發展連鎖店、直銷店200多家,年銷售量達到10000噸,產品遍布山東半島”。說到這里于紅很動情說:“經營十幾年與農信合作非常愉快,和農信人打交道很放心、貼心,也產生了很深的感情,貸款、結算業務始終在信用社,好多的金融單位給我優惠的條件讓我離開農信,我從未動心,因為公司由小到大發展到今天,離不開農信的大力支持。去年我公司已經貸款300萬元,為農民備足了春耕農資產品,根據目前的農資行情,還有很大的銷售空間,因此再申請貸款200萬元全部用于購農資,以擴大經營規模”。裕豐公司與農信密切合作十幾年,信貸資金的投入,使裕豐公司如虎添翼,迅速發展起來,為更好地為農民服務,該公司還在馬店鎮的陸家村建起一個農資批發超市,占地30畝,建筑面積達7000多平方米。 ????信貸資金做“后盾”,萬名巾幗奔小康。膠州市農村信用聯社運用手中的信貸“杠桿”,為全市婦女們架起了一座座“致富金橋”。 |
上一篇:大沽河自駕游活動將啟動
下一篇:膠北·桃鄉文化旅游節暨鄉村青年文化節側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