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按國際標準建設學科,努力營造國際化學術環境,比單純的物質待遇更具吸引力。目前,上海財大海歸人才已占教師總數六分之一 ????海外名校博士抱團回歸 ????本報記者 李雪林 ????20余位海外名校畢業的優秀博士生,將在今年暑假后“集體加盟”上海財經大學任教。這是該校前不久第六次赴美招聘的結果——吸引了來自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斯坦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名校的240位博士應 ????事實證明,在這些海外名校的博士生眼里,一所學校能夠按照國際標準建設學科,比單純的物質待遇更具吸引力。上海財經大學近幾年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努力營造國際化的學術環境,引進的海歸教師,目前已占該校教師總數的六分之一。 ????學科“國際身價”吸引眾海歸 ????上海財大的學科大多集中于經濟管理類,此類學科有著統一的國際評判標準,因此接軌國際人才市場,既順理成章也相對可行。該校的人才選拔,完全參照海外高校通行的錄用師資程序進行:首先在頂尖經濟雜志發布招聘啟事;接受簡歷,并要求應聘者提供工作報告;請同行評估;在北美經濟學家年會期間,與應聘者面談;并邀請應聘者到學校考察。 ????為攬得精英人才,上海財大于2007年設立高層次人才發展基金,在初始資金1650萬元的基礎上,逐年遞增2123萬元,至2011年預計將達到一個億。這樣大手筆設立人才基金,在滬上高校并不多見。 ????“引進人才是有滾雪球效應的。”加盟財大的一些“海歸”不約而同講起這句話。2004年,該校引進了知名經濟學家田國強,鑒于他在美國華人經濟學界的影響力,南加州大學經濟學終身教授譚國富關注起上海財大,而杜克大學公共管理教授牛銘實又出于對譚國富的信任,也受邀來到財大。如今,這三位分別擔任三個學院的院長。 ????根據規劃,上海財大每年新招聘的教師中,海歸博士要占到30%,而最近兩年引進的海歸都占到新進教師的50%。截至目前,該校已從哈佛、牛津、普林斯頓、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名校引進了80位優秀博士加盟,海歸教師占全校教師六分之一,這一比例在上海高校中大大領前。值得一提的是,經濟學院的海歸博士已經超過該院教師總數的50%,從國際研究成果的“身價”看,基本達到了北美五十名左右研究型大學經濟學科的水平。 ????海歸五大院長“任實職、有實權” ????2004年至今,上海財經大學先后聘任田國強、張欣、黃明、譚國富、艾春榮、王能、牛銘實等海外知名學者擔任經濟學院、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金融學院、國際工商管理學院、統計與管理學院的院長。 ????任實職,給實權。這些院長不是掛名,也不設常務副院長來“執行”,學校賦予他們人、財、物等方面的權力和責任。由于有的院長也擔任著國外高校的教職,所以他們每年來往于國內外,兩頭兼顧,被比喻為“啞鈴式”。在國外期間,他們通過數百封郵件往來,參與討論重大決策。國際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譚國富認為,“啞鈴式”更具操作性:身處國外,可以第一時間感知最前沿的學術動態、科研教學和管理改革,能夠為國內帶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改革動向。 ????借助海外優秀人才,上海財大逐步實施一系列可以用國際質量標準衡量的教育教學改革。經濟學院成功引進美國高校教學模式,全方位改革,動了大手術。第一項改革是推動財大實施碩博連讀,“國外知名大學的博士生,在前兩年都要重新學習專業基礎課程,通過嚴格的資格考試,方能成為博士候選人,完成論文并獲得博士學位一般需要四、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而國內博士相對容易多了。”在重新規劃教學課程體系后,《高級微觀經濟學》,《高級宏觀經濟學》,《高級計量經濟學》等課程成為必修課。此后,又力推調整本科生課程,以期形成一個強化經濟學基礎理論教學的新體系,其中一項就是將《高等數學》改成《數學分析》,請數學系專業老師來上課,雖然學生們大呼難上加難,卻不得不承認這對于經濟分析思維的訓練大有益處。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講席教授、財大金融學院新上任的王能院長最近剛剛提出“統一六門核心課,打通專業選修課”,并嘗試開設本科金融實驗班,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培養拔尖人才。 ????雙軌制激活教師“兩大營壘” ????為了對海外優秀人才的管理創建一種長效機制,上海財大推出了“常任軌”教師管理辦法,參照國外著名大學教師的管理辦法進行考核,而他們的待遇也和原來學校體制內的“存量”教師不同,其年薪大約為“存量”教師的兩倍。 ????這種新的管理制度,會不會對“本土人才”造成沖擊? ????據該校介紹,“常任軌”教師類似北美高校的終身教職制度,試用期一般不超過六年。六年之后,將根據教學研究和在校內外服務方面的表現,對教師進行考核。其中很重要的考核因素是教師論文發表質量和數量,國際學術期刊至少發表四篇論文,其中包括諸如《美國經濟評論》、《數量經濟學》等頂尖經濟學學術刊物的論文一篇。“最有潛力的年輕教師將獲得較高待遇,而不像以往論資排輩。” ????“常任軌”教師的大門,并沒有向“存量”教師關閉。上海財大會計學院33歲的年輕教師夏立軍沒有海外求學經歷,但最近遞交了轉入“常任軌”教師的申請,因為他在國際頂尖會計雜志上發表了兩篇論文,完全符合常任軌教師的考核標準。他的申請一旦被批準,將意味著可以享受和海歸教師一樣的待遇,當然也面臨比“存量”教師更為嚴格的考核。海歸博士如果不能達到“常任軌”要求,也可以申請“國內軌”的聘任體系。這一開放式的雙軌制,激活了教師的“兩大營壘”:既能夠保證吸引優秀海歸人才,同時也能激勵現有教師提升自身水平。 ????五年以來,上海財大“常任軌”教師已經在國際社科類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0多篇。該校透露,正在醞釀用國際標準在全校層面擬定新的課程體系,而把握國際標準的海歸必將在這場教學改革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