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在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的沃爾沃公司總部,中國吉利汽車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前左)與美國福特汽車公司首席財務官萊維斯·布思(前右)在簽約后握手。 中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當日與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簽署收購沃爾沃汽車公司的協議。 新華社記者武巍攝 ????中新網3月28日電 北京時間28日晚9時許,中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簽署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將出席簽約儀式。 ????沃爾沃汽車1999年被福特公司以64億美元收購。2008年1月,吉利就曾向福特提議收購沃爾沃,但當時福特沒有出售意向,提議不了了之。隨著美國汽車業危機加深,2008年底,福特宣布有意出售沃爾沃。吉利力挫國際競爭對手,在2009年10月被定為優先競購方并于去年12月與福特就收購的所有重要商業條款達成一致。雙方又經過3個月談判,今天將簽署最終協議。 ????按照吉利集團規劃,收購沃爾沃后,將在國內成立年產能約30萬輛的新工廠,使沃爾沃汽車的全球年產量提高近一倍,并力爭在2011年前實現沃爾沃轎車公司扭虧為盈。 ????李書福18億美元“迎娶”沃爾沃 ????歷時一年的“苦戀”,吉利終于如愿以償,出資18億美元將沃爾沃“娶回家”。 ????北京時間昨晚9點20分,吉利汽車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系著一條黑白相間的領帶出現在瑞典哥德堡新聞發布會現場,在他西裝的左領上別著一枚吉利的徽章。而在他身后的大屏幕上打著吉利、沃爾沃和福特三家公司Logo。 ????大約20分鐘前,吉利汽車與美國福特汽車正式達成協議,吉利汽車以1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瑞典汽車企業沃爾沃100%的股權。此前業界傳聞收購價格在18億~20億美元。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福特汽車董事長穆拉利出席了協議簽署儀式。 ????18億美元為我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汽車產業海外并購。去年北汽控股斥資2億美元收購了薩博汽車部分資產;而京西重工以9000萬美元收購德爾福的部分資產,現在這些紀錄都被打破了。 ????從去年3月被傳出將收購沃爾沃以來,吉利股價已經從1港元,報收于昨日的4.1港元,翻了4番。 ????工會放行 ????“今天是吉利發展歷史上的里程碑,也是沃爾沃公司發展歷史上的里程碑。”這是李書福的開場白。沃爾沃汽車集團總裁史蒂芬·歐德和福特汽車CFO劉易斯·布思(Lewis Booth)分列在李書福的左右側。 ????新聞發布會開始前,李書福與布思被要求在一輛沃爾沃S60前合影,這輛剛剛在日內瓦車展上亮相的新車,可能被作為沃爾沃被吉利并購后,在國內投放的第一款車型。 ????新聞發布會上,瑞典沃爾沃汽車公司工會組織表示,支持吉利的收購計劃,為吉利與福特簽署收購協議放行。 ????為照顧工會的利益,李書福表示沃爾沃會長久在比利時和瑞典駐留下去。不過,他很快改口強調要“永遠駐留下去”。 ????顯然,吉利管理層對待沃爾沃歐洲工廠的態度,讓沃爾沃方面吃了定心丸。“我們得到了我們想要的所有信息。”沃爾沃工會組織之一、代表公司各層主管利益的“領導者”工會組織負責人格倫·芒努松對媒體說,“我們支持收購計劃。” ????三季度交割 ????目前,所有的收購資金已經到位,同時,吉利也準備好了沃爾沃轎車今后業務發展所需的營運資金貸款。 ????除了股權收購,本協議還涉及了沃爾沃轎車、吉利和福特三方之間在知識產權、零部件供應和研發方面達成的重要條款。這些協議將保證沃爾沃轎車的獨立運營、繼續執行既有的商業計劃以及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而對于在中國市場建立工廠的計劃,李書福表示,目前“在中國建立幾個工廠、什么時候建還沒有確定,不過,中國市場一定要進入,這對于沃爾沃的發展來說非常重要”。 ????雖然整個發布會上,李書福都顯得有些緊張。但進入互動環節后,李書福闡述了一些有趣的觀點。他談到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并把沃爾沃比作一只老虎,必須回到大自然。 ????“必須恢復捕食的能力,而不是在籠子里僅供觀賞。這家公司有80年的歷史,它的技術、品牌、質量和訓練有素的隊伍必須將能量釋放出來。”李書福表示。 ????而對于具體交割時間由二季度延宕至三季度,李書福表示,除了中國政府審批外,還會涉及到多個國家政府的審批。事實上,去年12月,中國商務部就表示將會支持吉利對沃爾沃的收購。 ????李書福的新挑戰已經開始 ????在外界的疑慮與注視下,中國汽車企業浙江吉利最終成功收購豪華車品牌沃爾沃,成為國際汽車界的一件大事。吉利掌門人李書福口中的“農村小伙”迎娶“國際明星”,書寫了民族汽車發展史上的一段傳奇。 ????這是李書福的一次勝利,也是整個吉利團隊的一次勝利。撇開圍繞吉利并購沃爾沃的諸多爭議,單看并購行為本身,李書福和他的吉利有理由感到驕傲。 ????無論四川騰中重工收購悍馬的交易失敗,還是吉利并購沃爾沃的最終如愿,其背景都是經濟全球化程度在不斷加深。反映在汽車界,全球并購和產業整合的步伐正不斷加快。借助海外并購,也是中國汽車企業加快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 ????在收購沃爾沃之前,吉利就已經開始了從低端品牌向中高端發展的戰略轉型。這樣的轉型,于出身“寒微”的吉利而言,并不容易。借助沃爾沃的歐洲老牌貴族形象與技術水平,吉利或能多少改變中國汽車業的現有格局。 ????從企業家個人的角度來說,盡管并購是一條實現成長的高風險路徑,但一旦借助跨國并購實現企業的裂變式成長,則企業家個人的價值提升,也就具有了幾何級的速度。從一個草莽英雄到世界級的企業家,這或許是深藏于李書福心中的凌云志向。 ????無論如何,對于一個本土汽車品牌而言,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收購行動。吉利與沃爾沃的“跨國之戀”若能結出碩果,那將不僅是中國汽車業的成就,也是國際汽車業的成就。 ????不過,香檳酒的清香固然讓人陶醉,卻不能一味沉醉其中。對于吉利而言,對于李書福而言,收沃爾沃于旗下,既是新的事業之路的起點,也是新的艱難挑戰的開始。如何正視挑戰,攻克難題,關乎這場“跨國之戀”的未來命運。 ????先拋開吉利不談。近些年來,中國金融、實業企業“出海”案例已有不少——這當然是中國經濟不斷成長的一個重要表現。伴隨著國家整體經濟實力的逐漸增強,是一些企業的迅速成長壯大。但坦率地說,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成就斐然的,著實不多。這樣的現狀其實也不奇怪,此前早就有學術研究表明:平均而言,由并購得到的回報大大低于資本成本。 ????也許“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每一個“出海”的企業自身情況不同,遇到的問題不一樣,故遭遇的挫折及挑戰也不盡一致。然而,有一點卻是共通的。海外并購行為,作為一種國際商務運作,其面臨的種種狀況比之國內投資,更為復雜,陷阱也更多。相比于國內經營,包括法律風險、匯率風險、征收風險、管理層道德風險等,無一不是挑戰。 ????有些企業,在國內發展一直較順,于是對“出海”作戰信心滿滿。豪情固然可嘉,但夢想也常常易碎。不少企業由于不太具備境外管理的能力,或是對文化差異缺少深入的分析與理解,或是對當地的勞資關系了解不夠,原先以為單靠資本就能征服被并購方的浪漫主義念頭,被現實撞得頭破血流。 ????一個經典的跨國并購失敗案例,是TCL對湯姆遜的出征。TCL掌門人李東生曾說:全球化這條路一定要走,今天不走,明天也要走。這樣的話語反映了李東生的信念與追求,但他后來也稱“當然步伐也不能太快,太快會摔跤”。由于TCL對虧損的湯姆遜業務的消化考慮遠遠不足,亦由于對投資國的勞資關系了解甚少,對當地工會的力量估計不足,最終以失敗收場。 ????在汽車業界,也有一個知名的失敗案例,即上汽收購韓國雙龍。經歷數年風雨,此案最終抱憾而終。有人總結說,原因出在雙方企業文化迥異,且在嚴重的問題面前,上汽方面缺少解決危機的經驗,加上受到后來的金融危機沖擊,此次收購同樣也以失敗收場。 ????或許李書福和他的團隊在決意并購沃爾沃之前,就已經對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征程中的種種艱辛了然于胸。即便如此,吉利對沃爾沃的收購,仍然無法回避現實與未來的挑剔追問。當雙方最終簽署股權協議,討論收購價格本身或已意義不大,但是,吉利“蛇吞”沃爾沃能否消化良好,還是問號。 ????目前,沃爾沃工會態度發生轉變,表態支持中國吉利的收購,這是吉利走向簽約的一個重要障礙的掃除。不過,北歐工會強勢的傳統,將在未來的時間考驗著吉利的管理與應變能力。同時,企業文化的整合、境外管理的運營能力等,都在等待著吉利團隊一一去梳理和提升。機遇與挑戰并在,挑戰甚至大于機遇,這是李書福必須直面的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