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濟南消息 昨日,備受關注的原濟南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老校區古墓群發掘工作正式啟動,挖掘首日即有重大發現。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表示,這是濟南市區內首次發現舟形墓,有極高的考古研究價值。 ????舟形墓首現市區 ????“這座古墓是濟南市區首次發現的舟形墓,有很高研究價值。”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在挖掘現場表示。“以前我們常見的古墓有方形墓、圓形墓,像這樣的舟形墓與地域的關系 ????“舟形墓又叫船形墓,簡單來說,從墓壁和整體形狀看,非常像獨木舟,前尖后寬,因此而得名。”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專業人員現場介紹說。“舟形墓有很多種,分為帶墓道的、不帶墓道的、兩頭尖的和一頭大一頭小等很多種。”“這些墓室外壁的青灰色的磚是宋代的小磚。”據了解,該舟形墓初步確定為宋元時期古墓。“我們將嚴格按照清理墓道、墓室、繪圖、照相的考古程序進行挖掘,盡可能完整的保存古墓資料。” ????墓主身份還需確定 ????昨日,在專業考古人員的細致挖掘下,古墓挖掘現場共出土青釉刻花器蓋一個和繪紅彩貝殼一枚。記者在現場看到,出土的青釉刻花器蓋保存完好,表面光澤極佳。 ????據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專業人員介紹,該器蓋大致為宋元時期文物,更為具體的年代還可以結合古墓發掘的銅錢來佐證。“這枚繪紅彩貝殼初步確定是宋元時期的隨葬品,背部有彩繪的痕跡,這和當時的民俗有關。”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這樣告訴記者。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表示,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將在清理墓地表面后開展細致的發掘工作,根據發掘出的文物、隨葬品等來進一步確定墓主人身份。 ????被盜銅鏡仍無下落 ????前日,一名六旬老人在該古墓群中挖出并盜走一面直徑約20厘米的銅鏡,至今仍無下落。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專業人員王興華告訴記者,宋元時代陪葬銅鏡比較普遍,近幾年在濟南市區及周邊地區也屢有發掘。“隨著人類活動的變化,宋元時代的墓葬由于埋藏較淺,上部墓葬容易被擾亂,而漢墓由于埋藏較深受干擾相對較少。那面銅鏡如果上面有紋飾的話,包含的文物信息會更多。” ????專家說法 墓葬本身就是文物 ????“墓葬本身就是文物。”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感慨道。“很多人一提到挖掘古墓就想到能挖出多少寶貝,能值多少錢,其實墓葬本身就是很珍貴的文物,墓葬挖的多了才更能發揮其研究價值。”李銘舉例說,“比如濟南市區和周邊,挖掘出各個時期的不同古墓,就能更好的研究濟南的歷史發展和城市的歷史演變。通過大量的實物資料研究,我們才能更清晰的看出古墓、遺址的分布狀況。類似古墓挖掘的越多,它們的價值就會愈發的凸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