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隨著互聯網等新媒體不斷發展,各級領導干部在實際工作中應對社會輿論的客觀環境和要求正發生重大變化。如何切實增強各級領導干部重視新聞輿論、重視輿論引導和善待媒體、善用媒體的意識,切實提高各級領導干部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和水平,已成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一個重要課題。 從去年9月開始,浙江省委黨校所有的主體培訓班次均開設了一門特殊課程:媒體溝通與 模擬發布會專家現場點評 3月12日上午,浙江省委黨校“公共危機管理與媒體應對實驗室”正在進行一堂“領導干部媒體溝通”培訓課程,參訓的是該省第三十四期處級公務員任職培訓班的50多名學員。 這一投資600多萬元的教學實驗室,在全國黨校系統尚無先例,包括了設施齊備的新聞發布廳、電視直播間等,可以全過程實戰模擬新聞發布會現場、電視訪談直播。 此次舉行的模擬新聞發布會,將不久前發生的“毒豇豆”事件作為發布主題。新聞發布臺上,五位著西服正裝的學員分別擔任“副省長”、“省農業廳副廳長”、“省農業廳質量處處長”、“發布會主持人”等模擬角色,其他學員則模擬擔任“記者”。有學員說,一進發布廳,感覺就是省政府新聞發布會的架勢,非常逼真,大家也都很快進入角色、置身模擬場景。 “副省長”等“政府官員”簡要通報“毒豇豆”事件情況后,臺下“記者”紛紛舉手提問。模擬“官員”的學員有備而來,圍繞這一事件已作了搜集資料、準備文稿等“功課”;“記者”們則拋出“尖銳”問題,希望逼近真相、剖析問題。半個多小時的模擬發布會氣氛緊張而熱烈。 發布會結束后,由現場的兩位資深媒體工作者作專家點評,通過“挑毛病”、講不足,講授新聞發布、與媒體溝通的技巧和注意事項。“面對重大突發事件,政府的態度特別重要,態度應真誠、不回避;在說實話的同時,措辭則應謹慎再謹慎。”針對剛才模擬發布中暴露的問題,專家建議:一些專業性強的提問,由具體部門作答效果更好,領導不宜“包辦”;面對質問,要態度鮮明地說明立場,不能含糊;面對一些藏著“陷阱”的提問,則可以在幽默、輕松中巧妙回避化解,千萬不能落入其中。 浙江省委黨校社會學文化學教研部主任陳立旭教授說,媒體溝通與輿論引導課程包括“公共行政與媒體溝通”、“新聞發布活動的策劃和實施”、“突發事件新聞應急處置”、“互聯網時代的輿論應對”等,除了教師講授理論知識外,都安排了現場情景模擬,以近期發生的社會熱點新聞、重大突發事件作為案例,讓學員進行現場新聞發布、答問及電視直播訪談,請專家學者現場點評。 |
上一篇:廣東將建禁止公款出境旅游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