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打著吊瓶的產婦由于醫院建議她自然分娩,哭喊著要轉院剖腹產。這是昨天下午,記者在市婦幼保健院產科病房里親眼看到的尷尬一幕。剖腹產,本是應對產婦難產或者胎兒異常的一種醫學輔助手段,可如今已遠遠超過理論的界限,成為很多醫院主要的接產方式。據最新衛生組織調查顯示,歐美國家剖宮產比率在10%至15%之間,最低控制在3%,而中國剖腹產率高達46.2%。而昨日,記者調查了解到,島城的剖腹產 現場 待產婦哭著轉院剖腹產 昨天下午,記者一走進青島市婦幼保健院的病房走廊,就聽到一陣陣女聲的哭喊:“疼死了,我要轉院剖腹產!”記者循聲來到病房,一個年輕的大肚子產婦在眾多親人陪伴下正在病床上哭喊著打吊瓶。產婦母親在一旁忙著哄她:“沒事,再忍一忍。 ” 醫護人員無奈地搖了搖頭告訴記者:“這個產婦預產期是今天晚上,不管是胎兒還是產婦各方面情況都不錯,我們建議她自然分娩。分娩之前有些疼痛和不適這是正常的,可是她稍微有感覺,就哭喊著要馬上剖腹產。我們都勸她忍一忍,盡可能自然生產。這不,她打著吊瓶就哭喊著要轉院到別的醫院剖腹產。” 數據 島城剖腹產率達50%以上 據最新衛生組織調查顯示,歐美國家剖宮產比率在10%至15%之間,最低控制在3%。中國剖腹產率高達46.2%,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上限的3倍以上。而記者調查了解到,島城剖腹產率高達50%以上。一位產科老專家感慨地對記者說:“這種醫學手段怎么能取代正常分娩呀,剖腹產失控了! ” “這幾年,全國剖腹產率居高不下,已經引起了專家的高度關注。咱們青島也是如此。 ”青島市婦幼保健院副院長張戰紅告訴記者,去年該醫院剖腹產率首次降到了50%以上,這在青島市也是唯一一家能夠做到的。如今一個月有300個寶寶在婦幼保健院出生,其中150個左右都是剖腹產。記者調查了解到,除此之外,其它醫院剖腹產率都要遠遠高于50%。有的私立醫院的剖腹產率甚至達到了70%乃至80%以上,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上限的五六倍還高! 調查 八成孕婦怕痛寧愿“挨刀” “我聽同事說,自然分娩很遭罪了,我和丈夫商量要剖腹產。”昨天下午,在市立醫院東院產科走廊中,前來接受產前檢查的孫曉麗面對記者調查“選擇哪種方式生產”時,不假思索地就回答要剖腹產。隨后,記者又連續問了19位待產孕婦。結果,只有4位孕婦說要嘗試一下,看看能不能自然分娩,實在忍受不了再剖腹產。其中,15位孕婦已經“鎖定”剖腹產了,直言不會去考慮自然分娩。 隨后,記者又在市婦幼保健院、海慈醫院產科、第八人民醫院產科隨機調查了50多位孕婦。其中,八成以上的孕婦將選擇剖腹產。怕痛圖省事是她們寧可挨刀生產的重要原因。一個26歲的年輕孕婦對記者說:“自然分娩要折騰十多個小時呢,誰能受得了呀。”還有一些孕婦直言擔心自然分娩影響產后夫妻生活。 原因探究 剖腹產失控四大原因 為什么剖腹產的比率如此之高?記者做了調查。 原因1 “嬌產婦”和巨大兒增多 “嬌嬌產婦和巨大兒增多是剖腹產增多的一個現實原因。”張戰紅告訴記者,如今很多產婦都是80后的獨生子女,從小就是爺爺寵爸爸愛的嬌嬌孩。懷孕后像大熊貓一樣養起來,活動量不如以前,肌力下降。這就讓很多“嬌嬌產婦”根本不去考慮自然分娩。此外,最近幾年,島城巨大兒出生率比以往提高了10%以上,“巨大兒”體形大而很難正常通過產婦產道出生。 原因2 迷信擇日助推剖腹產 選擇良辰吉日生產也是剖腹產增多的一個原因。醫生們告訴記者:“如今,不管是農歷還是陽歷只要是帶吉利數字的日子,剖腹產就很多。甚至還有一些產婦專門找所謂的大仙專門算了吉利日子要求剖腹產。 ” 原因3 經濟利益讓小醫院愛“剖” 醫護人員圖省事以及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則是剖腹產激增的幕后原因。業內人士透露:自然分娩收費兩三千元,而剖腹產起碼要五六千元,而且剖腹產的住院時間還長。對于一些小醫院和私立醫院來說,剖腹產更有利可圖啊。一個月如果按照100個產婦來算的話,起碼要多賺30多萬。這樣一年下來就要多賺近400萬元! ” 原因4 年輕醫護人員缺經驗 由于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之后,隨著對剖腹產的放開,剖腹產數量越來越多。年輕的醫護人員越來越缺乏應對自然分娩的經驗。市立醫院本部產科主任徐鳳森感慨地對記者說:“因為沒有進行過系統的自然分娩助產培訓,如今很多年輕人對處理自然分娩都打怵。因此,他們不自覺地就會建議孕婦選擇剖腹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