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親子交流不能做空降兵 善于交流的孩子一般不會動不動就打人,或者歇斯底里大發(fā)雷霆。良好的溝通可以帶來溫暖的親子關系,讓孩子更愿意合作,成長為更自信,有親和力的成人。 但親子的溝通和交流,不是在你想要的時候就像變魔法一樣地出現(xiàn)的。溝通需要時間、功夫和練習。 跟孩子的交流,需要從小開始。要讓孩子愿意跟你交流,需要有你和孩子之間長期的信任和互動做基礎。你不能指望做空降兵,在某個你想跟孩子進行一個對話的時候凌空而來,因為交談需要一個題目,一個內容,還有一個彼此接受的方式,而如果你不了解你的孩子,也沒有在長期的交流中形成某種有效的溝通手段和渠道,你會發(fā)現(xiàn)你們很難對話,即便開始了也會很短暫。 一些父母覺得等孩子懂事后再跟他“正兒八經(jīng)”地交流也不遲。是的,兩三歲的小朋友不告訴你幼兒園在發(fā)生什么好像無關緊要,但養(yǎng)成習慣了,14歲的兒子也不會告訴你他在干什么,而那時,你再來焦慮,就晚了。 如果孩子從小愿意跟你說話,那么,有一天真的有“事”了,他也不會覺得告訴你事實有障礙,而在跟孩子經(jīng)常性的問答之中,你的價值觀也不知不覺地灌輸給了他。 建立一個良好的親子溝通習慣和渠道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做到的,但做到之后,對你應付逐漸長大的孩子的各種問題,就提供了一個通道。 二、交流需要興趣 1.問孩子感興趣的東西 有時你可能覺得跟孩子說話好難,問他一句,回答半句,或者干脆一個:“嗯”。 嘗試一下,問問孩子感興趣的東西,而不是你感興趣的東西。討論孩子熟悉而有愿望去探究的東西和事物,會讓孩子覺得談起來舒服,安全和愉快。你也可以慢慢建立起自己跟孩子交流的自信。 問他他喜歡什么樣的游戲,問他中午在幼兒園吃了什么,問他最喜歡的歌,或者卡通人物。問他喜歡的書以及白天發(fā)生的某件事,比如今天被罰站了是為什么。 2.跟孩子一起做點他喜歡的事情 周末跟孩子玩電游或一起看一個碟,是我覺得他們跟我最親近最一視同仁的時刻。其實很多幼兒游戲挺益智的。我們玩的吃人魚游戲里,每次出場的都是不同的魚,孩子至少把各種魚的名字弄得很熟,去家樂福的時候很知道該點什么魚吃。 我希望玩游戲或看他們喜歡的影片,會讓我的孩子們覺得我是他們中的一員,從而接受你,聆聽你,而我自己可以與時俱進,以后也不至于被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覺得太落伍而不屑與我交流。 |
上一篇:如何讓孩子上幼兒園不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