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更多網上媒體 新聞中心 > 正文

膠南建港鐵隧橋共享同城時代

1
青島新聞網 2010-02-27 06:03:28  現有新聞評論    新聞報料

張大勇為本網題詞:“青島新聞網,百姓身邊的網”

青島新聞網:近年來膠南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在關注民生,切實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方面,膠南做出了哪些努力?

張大勇:2010年膠南將堅定不移地實施八大民生工程,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發展經濟的最終目的,也是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和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

大舉措。溫家寶總理在中央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專題研討班上強調指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重視發展和改善民生。今年,膠南市財政安排民生支出的資金達11億元,比上年增長81%,要突出抓好城鄉安居、社會保障提升、社會事業均衡發展、城鄉暢通、生態建設、文化惠民、平安建設、民主法制保障等八大民生工程,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

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產業,而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難卻是影響民生改善的共性問題。破解這一矛盾,關鍵是要正確處理市場調節與政府主導的關系,把加強住房建設與改善民生、發展城市經濟結合起來。一方面,要大力引進一批高層次的投資商和運營商,著力改善城市居住和商務環境;另一方面,要突出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大規模推進各類保障性住房建設。近年來,我們通過為城中村居民提供經濟適用房、面向中低收入家庭開發價廉質優的商品房、為征遷村群眾建設農民安置房,城鄉居民住房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特別是去年由市國資公司負責,開發了首期10萬平方米小戶型價廉質優的商品房,受到了中低收入家庭群眾的歡迎,實現了改善民生和擴大內需的共贏。

今年我們將繼續實施二期工程,讓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買得起價廉質優的商品房。就業是民生之本,職業教育在促進就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們通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堅持以培訓促創業帶就業,全市城鎮失業登記率保持在2%以內。在此基礎上,把職業教育作為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構成部分,發揮職業教育在推動經濟轉型、發展創業經濟、培育企業文化方面的支撐和先導作用,加快推動傳統職業教育向現代職業教育轉變、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轉變。去年,我們投資3億多元,新建了一個職教中心,6所國辦職業學校整合入駐,新建4.6萬平方米的實訓基地,并在它周圍引進了多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共享實訓基地,讓學生直接參與科技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的各個過程,探索打造工學研用相結合的綜合體,努力形成城市新的競爭力。

著眼今后港口、物流、旅游、度假等產業發展需要,依托入駐大學科研區的市職教中心和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通過超前設置學科專業,引領經濟轉型升級。目前,全市職業學校在校生規模近8萬人,擁有省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專業4個、青島市級骨干專業8個,累計培養各類技能人才10萬人,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8%以上。為加快城鄉統籌就業步伐,促進區際間勞務合作交流,滿足全市企業用工需求,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2月23日上午,我們召開了“膠南市2010年春季城鄉勞動力供求洽談會暨首屆勞務合作交流會”,會上共有266家招聘單位推出就業崗位1.5萬個,涉及電子、服裝、橡膠、機械制造、食品加工、餐飲服務等60多個工種。活動當天就有2.8萬人進場求職,初步達成就業意向7779多人,其中農民工4668人,比去年增長12%。為方便企業辦事,全力打造市民服務中心。

前幾年,我們在膠南東部城區的陽光大廈設立了“陽光大廳”,形成了一個經濟服務中心,但還缺乏一個為市民提供服務的場所。為此,市委、市政府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決定利用原職業中專校區,規劃建設集政務事務辦理、市民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市民服務中心,并將其列為今年要辦的第一件政府實事。初步設想是把勞動、人事、民政、教體、衛生等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業務,包括一些中介、家政甚至辦電話卡等服務進行整合,集中入駐,打造一個為民服務的綜合體。同時積極運用網絡技術,把“陽光大廳”已經形成的一些軟件輻射過去,將其打造成一個市民教育、社區黨建、精神文明建設和服務人民群眾的主陣地。

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為經濟和社會發和諧發展作好保障,重點是要辦好“行風在線”欄目。為搭建干群交流新平臺,借鑒青島市的做法,在膠南電臺開設“行風在線”欄目,定期組織各部門、各單位的主要負責同志,就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互動交流,暢通民意渠道,解決實際問題,促進機關作風和行業作風持續轉變。同時,推進現代遠程教育進有線電視,在膠南電視臺開通專用頻道,利用上級提供的教育黨員、服務群眾的電教片,加上我們自己的制作,把遠程教育節目輸送到千家萬戶,讓廣大黨員群眾足不出戶就能收看到有關節目,了解到各類信息。

恢復農村小廣播喇叭。收聽小廣播喇叭,過去曾是廣大農民群眾閑暇時最愛做的事。但由于種種原因,近年來小廣播喇叭在農村幾乎銷聲匿跡,群眾都很懷念。特別是現在農村留守人員中老人、婦女、小孩占多數,小喇叭適合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下步要積極探索在農村恢復小廣播喇叭,以此活躍農村文化生活,拓展農民教育陣地。(青島新聞網記者 龐為 高艷 張以波)

手機看新聞 | 查看所有評論 網友評論
1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發表 新用戶注冊
相關鏈接

上一篇:小強跑會:今年支持五市改造150所薄弱中小學
下一篇:小強跑會:熱電今年新增供熱200萬平米(視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平县| 藁城市| 红桥区| 额敏县| 城口县| 本溪市| 淮北市| 东乌珠穆沁旗| 陇南市| 盘锦市| 通河县| 进贤县| 十堰市| 宁晋县| 平泉县| 伊通| 乐清市| 河北省| 巧家县| 津市市| 镶黄旗| 藁城市| 岳阳市| 徐州市| 青海省| 宽城| 民勤县| 筠连县| 保山市| 平武县| 河东区| 萨迦县| 哈尔滨市| 城步| 株洲县| 光山县| 正宁县| 嘉善县| 鄂托克前旗| 南华县| 栾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