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相信不少朋友都會首先想到韓國。前兩年,韓國突然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消息傳到中國后輿論大嘩,民眾群情激憤,認為韓國搶了我們的財產。近日更有消息稱韓國目前正在籌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中醫藥酒炮制秘法為其非物質文化遺產。實際上,與保護有形的寺廟、古建遺址等看得見的遺產相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重要。說的嚴重一些,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保 以酒為例,從考古發掘看,大約在五千年前的龍山文化早期,已開始用谷物釀酒。令人遺憾的是,從古至今幾乎沒有多少酒的釀制秘方得以流傳,藥酒的炮制秘法更是罕見。而2008年2月28日,擁有67味大組方和270年歷史的內蒙古著名商標“鴻茅藥酒”的制作工藝,正式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像春雷一樣讓廣大國人為之振奮。根據史料記載,“鴻茅藥酒”始創于清乾隆四年,由著名民間藥王王吉天在內蒙古涼城鴻茅鎮創辦的“榮盛坊”根據祖傳秘方炮制,歷史與當今鼎鼎大名的北京“同仁堂”比肩,當年曾治好了道光帝的風濕骨病,并因此成為御用貢酒。如此看來也難怪韓國人要搶注這神奇秘法了。 |
上一篇:郭德綱:誰說我比林志穎大1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