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溝恐龍化石長廊中的恐龍化石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著名恐龍研究專家徐星教授對記者說,就化石點本身來說,面積是世界上最大的,種類是亞洲已知最多的。這個地區晚白堊世地層發育齊全,當地地質和恐龍化石對于研究晚白堊世恐龍大滅絕至關重要。這里的恐龍化石群以大型植食性恐龍鴨嘴龍為主,最近發掘出了鴨嘴龍長175厘米的股骨、長140厘米的肩胛骨、長110厘米的肱骨。經初 至少已發現10個恐龍屬種 徐星說,這次新發現的恐龍種類大約有6、7種,其中有新的屬種,對于研究恐龍的演化和遷徙意義重大。去年10月,這里發掘出一具尚不明屬種的完整恐龍化石骨架,極有可能是一個新的恐龍屬種,是恐龍澗進行第三次發掘以來的又一重大發現,這具化石骨架目前已運到北京進行進一步研究。至此,恐龍澗發現的恐龍屬種至少已達10個,包括三種大型角龍、兩種暴龍、至少兩種以上的鴨嘴龍,以及甲龍、虛骨龍等。其中,北美地區以外首次發現的大型角龍類化石、完整的原角龍類化石骨架、較完整的大型暴龍類化石等重大發現,均填補了恐龍研究領域的空白。首次發現的大型角龍類化石,對研究晚白堊世恐龍遷徙意義重大,打破了恐龍學界關于亞洲沒有大型角龍的猜測,對于研究晚白堊世氣候、地理以及環境變遷、生物進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科考價值。 此外,這里還發現一具完整的原角龍類幼龍化石骨架,如此完整的原角龍類化石骨架在世界上還是首次發現。 投資15億元建地質公園 記者從崔衛生那里了解到,經國內外數十位知名恐龍研究專家考察證實,這里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規模最大、化石儲量最豐富的恐龍化石群。 針對此處遺址的發掘和開發等相關問題,崔衛生說,以恐龍澗為核心區的諸城白堊紀恐龍地質公園已被中科院、中國地質科學院命名為恐龍科研科普基地和地質科研科普基地,順利通過國家地質公園的評審,正在積極申報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地質奇觀。現在,諸城準備在庫溝、臧家莊兩個發掘點,投資15億元建設諸城白堊紀恐龍地質公園和文化產業園。首期將采用恐龍的形狀建設主場館,主要展示世界規模最大的恐龍化石長廊、世界品種最多的恐龍化石集群、世界個體最高的鴨嘴龍化石骨架等,其中恐龍化石骨架展示將達100多具。同時,通過遠古環境復原、聲光電高科技再現、文化藝術展演等多種手段,把恐龍澗打造成集科研、科普、觀光、休閑及文化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目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