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在湖南賓館召開,張春賢出席會議。 圖/瀟湘晨報滾動新聞記者 張必聞) 紅網長沙12月30日訊(瀟湘晨報滾動新聞記者 戴丹 肖世峰)28歲的羅豫蓉在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工作,工齡工資每年都會遞增100元。但羅豫蓉并不因此而快樂,業余輔修經濟學的她,常常抱怨“工資跑不贏GDP”,100塊錢不過使她工資增加了5%,但當地的GDP卻總是兩位數以上的 統計數據也顯示,2009年湖南省預計GDP實現12300億元,增幅13.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7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75元,預計同比分別僅實際增長9.5%和11%。而此前兩年的數據,顯示的情況同樣如此。 12月27日,湖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春賢顯然注意到了此間的差距。他在會上提出“突出改善民生目標”,認為“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是改善民生的基礎,是擴大內需的前提”,他代表湖南決策層,首次明確提出“明年城鄉居民收入增幅要與人均GDP增幅基本保持同步,不再將GDP作為考核各地的約束性指標”,同時強調收入增長的普惠性。 與會的省政府參事、湖南商學院經貿發展研究院院長柳思維高度認同湖南省委以“增加居民收入”來“擴內需”的方向。他說目前西方國家的消費率一般維持在70%以上,湖南省只有45%左右。盡管2009年湖南的消費增長達到了19.1%,但消費經濟時代遠未確立,“擴內需”對湖南來說仍將是今后一個時期的艱巨任務。 湖南省統計局不久前的一份決策咨詢報告,顯示湖南對此深思熟慮已久。這份從湖南城鎮居民消費變動趨勢看擴大內需導向的報告,援引2004-2008年湖南城鎮居民的收支資料得出結論,居民消費支出與可支配收入的相關系數為0.997,說明二者高度相關。 “湖南的GDP去年已經跨入了‘萬億元俱樂部’,比1949年增長了632倍。”湖南省統計局局長張世平說,據他所知,省委決策層一直在關注一個問題,即百姓的收入增幅如何才能與GDP的增長相稱。另據了解,湖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報告在初擬時,張春賢就提出了一個問題:“怎樣才能讓百姓的荷包也趕上GDP的增長?” 事實上,這是一個在全國各地帶有共性的問題。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說,湖南省對明年工作的側重,說明湖南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已經走出實質性一步。這也是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湖南的富民強省目標是一致的。 唐鈞對湖南省委研究“如何同步”時,提出“把就業指標作為民生的第一目標”和“收入增長普惠性”頗為欣賞,認為是讓百姓“荷包”追上GDP的“牛鼻子”。他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完善政績考核評價機制為抓手”后,中組部和人保部正會同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加快例如“綠色GDP”之類的考核體系的制訂,而“就業”正是權重最大的指標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