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過了一年多,一則《紅頭文件評點》欄目報道過的案例還常常被人評論:某地出臺“紅頭文件”要求居民家中臨街窗簾要統一顏色。法諺云,“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但是“紅頭文件”堂而皇之地把公權力的觸角伸進公民臥榻之側,類似的案例至今仍有發生,實在是“雷人不倦”。 ????“紅頭文件”是老 百姓對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下達的規范性文件的俗稱。紅頭文件之所以被稱為“紅頭”,簡單地理解,當然是因 ????杜絕“雷人”文件,首要之義在于依法行政。“依法治國”口號提出十余年來,法治理念已漸入人心,尤其自2004年出臺《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以來,從中央到地方,依法行政能力不斷提高,政府行為正在法治的框架下良性運行,這是令人欣喜的一面。但是在一些地方,“依法行政”的觀念還不夠深入,某些領導依然保留著“拍腦袋決策”的思維習慣,這種思維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而以損害法治為代價。比如曾經有紅頭文件要求干部都得賣房,完不成任務就要扣工資,明顯就是超出了依法行政底線,病急亂投醫。 ????要根除“拍腦袋決策”,除了普及法治理念,還要落實法定程序。法治理念普及的成果之一,是人們懂得了“程序正義”的重要性。即使一個紅頭文件的出臺有著善意的動機,也必須按照法定的程序操作。這些程序包括(但不僅限于):調查研究、專家論證、公眾參與、合法性審查以及集體決策。事實上,湖南省政府去年開始實施的《湖南省行政程序規定》正是為“紅頭文件”的出臺設置了這“五關”。 ????“調查關”必不可少,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文件的出臺有沒有針對性?具不具備有效性?有關部門在出臺之前不妨走一走看一看,用腿走路用眼觀察比拍腦袋決策有效得多;“論證關”是請專家把把脈,使文件更有專業性;“公眾參與關”是“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具體落實,尤其是和公眾利益直接相關的文件出臺,有必要事前聽聽百姓感受;“審查關”審查的是文件是否和上位法沖突,是否出現“打架”的情況;“集體決策關”杜絕的是“一把手說了算”,體現決策民主。 ????即使過了這些關,解決的只是“紅頭文件”的出生,文件要生效,還需要拿到“準生證”——備案。據了解,目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都建立了規范性文件備案制度,制定或者修訂有關規范性文件備案和制定程序的規章43部,通過設定文件有效期限、定期清理、前置審查等措施,紅頭文件備案制從制度和源頭上防止“雷人”文件的出臺。 ????雖然這樣一來,紅頭文件的出臺看似手續更繁瑣了,但正是通過這些制度化的限定和約束,讓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更好地依法行政,這既是對公民權利的保障,也是“法治政府”的題中應有之義。一句話,依法行政,任重而道遠,不能有半點松懈。(白龍) |
上一篇:為官從政,審慎當“脈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