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間,申花的財務仿佛一個迷局,讓旁觀者迷惑。國腳說,錢壓根沒到手;老板說,該發的我早發了。真真假假,是是非非,或許還沒到事實完全浮出水面的一刻。該相信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當年效力于乙級球隊九城隊的張勇,也曾是朱駿手下的球員,他就有過一段類似的記憶,刻骨銘心,一輩子。 ????一份爭議的協議 ????2004年,意在沖甲的九城從申花挖來張勇,球隊以當年乙級聯賽冠軍身份獲得中甲資格。未料,功臣與新東家鬧起了別扭。張勇認為,九城約定好的10萬元沖甲獎金不給他;九城則義正詞嚴地宣告,他該拿的錢早就給了。 ????勞動仲裁無法達成一致,張勇走上法庭。結果,一審張勇勝訴,他最終從朱駿手中拿到了屬于自己的10萬元血汗錢,盡管過程實在太艱辛曲折——為了討一個公道,他耗費了將近一年時間,身心俱疲。頗為滑稽的是,張勇那時的身份,居然還是聯城俱樂部的副總經理。 ????張勇是個老實人,在圈內這是共識。他哪會想到,當初在協議上簽下自己的名字后,怎么就這樣“中招”?好在,老實的張勇認準理就絕不回頭,他寧愿退役也要拿回自己的錢,總算成功了。與之相反的是,當年曾加盟九城的祁宏與江津,也遭遇“合同門”。還想著繼續職業生涯的兩人,最終拿到了鈔票,卻被大大打了折扣。原本正常的領薪水,變成了去菜場買菜,可以討價還價。 ????一段相似的歷史 ????歷史,真是驚人的相似,仿佛一個輪回。4年之后,申花幾名球員與俱樂部之間,對合同的理解,又出現重大偏差。 ????當年的那份補充協議中,最關鍵的就是:“若張勇在2004年全國足球乙級聯賽中幫助九城足球俱樂部獲得中甲資格,則由俱樂部方面給予張勇10萬元作為獎勵。”如此簡單的一句話,九城方面給出的解釋是,這10萬元并非額外獎勵,而是包括在之前所發的薪水在內。誰能知道,如今申花球員簽訂的協議中,有多少這樣類似的“地雷”? ????“我是第一批與朱駿打交道的球員,后來大家就慢慢了解他的風格了。”昨天,與記者聊起往事,張勇說,“私人老板是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半花,能省則省,多好。”在他看來,從某些人把合同擺在球員面前那一刻起,那已經是一個陷阱,根本防不勝防。 ????身為“過來人”,張勇很能體會如今申花幾名球員的感受。不過,他卻狠狠地責備這幾名國腳:“惹不起,可以躲得起,能跑就跑啊。像郜林這樣的,年初干嗎還要留下來。早點轉會的話,至于落得今天的下場?!” ????“躲”,或許在將來是個好辦法。可問題是——大家都要“躲”,以后誰來為申花踢球? ????理由可以編出很多,但歷史不會說謊。明年的申花,還會繼續有“李勇”、“王勇”們嗎? 本報記者 關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