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住房建設投資61億元 新開工面積527.7萬㎡ 截至目前,全市農村住房建設完成投資約61億元,新開工面積527.7萬平方米,竣工361.8萬平方米。其中農村經濟適用房開工建設85.3萬平方米,竣工33.3萬平方米;村莊改造開工建設329.9萬平方米,竣工216萬平方米;農民自建房竣工112.5萬平方米,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660戶。 著力解決企業發展難問題
學習實踐活動中,市建委積極參與市委、市政府開展的選派市級機關領導干部擔任“企業聯絡員”、服務企業活動,共有5名黨委成員分別擔任海爾集團等5個大企業的聯絡員。工作中,聯絡員按照企業有什么需要就提供什么樣的服務的原則,幫助企業解決了經營和發展中的諸多問題。 比如,僅用1個多月的時間,在黑龍江路為海爾工業園區員工及附近居民架設了一座過街天橋,切實解決了周邊出行過路難、事故多發的問題;針對青島石化公司在建新廠區尚未開通運輸通道問題,協調相關部門研究制定了解決方案,企業發展出現了新氣象,每月納稅由2.2億元增加至4億元,等等。二是認真落實應對危機的優惠政策。市建委制定了進一步做好服務企業工作以及建立審批綠色通道的工作意見,優化辦事流程,精簡辦事手續,壓縮行政收費,方便企業辦事。 76家本市企業施工合同96億元 完成產值68.9億元 截至目前,市建委行政審批提速達50%以上;壓縮行政事業性收費累計為企業減負約3.9億元;組織舉辦房地產業博覽會現場成交金額逾2億元,意向金額逾16億元,大大提振了房地產市場信心;多次舉辦銀企對接會,累計幫助房地產開發企業融資106.7億元,為房地產業注入了資金活力;研究制定了鼓勵建筑施工企業外出施工的“雙五條”措施,鼓勵企業開拓埠外市場,76家本市企業外出施工合同金額達96.3億元,累計完成產值68.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5%和13.7%。 “著力解決行業管理難問題也是工作重點。”湯吉慶表示,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房屋質量、安全生產、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一直是政府關注、群眾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同時也是建筑業行業管理亟待破解的難題。學習實踐活動中,市建委積極探索有效途徑,創新體制機制,建立起了建筑業管理長效機制。 湯主任介紹說,首先建立了房屋質量管理新機制。建立了工程質量“三級巡查”制度、技術交底制度、重點部位和關鍵環節必檢制度,把好施工現場質量關;創新推行新竣工住宅工程外墻外窗淋水試驗制度,解決了房屋滲漏等工程質量頑疾。其次建立建筑施工安全生產“模式化”管控機制。建立了周邊環境評估制度、告知告誡制度、“黃牌”警告制度,對安全生產檢查、整改、處罰等內容和流程實行“模式化”監管,建筑施工安全生產有效受控。 再者建立了“施工合同標識限線”管理新機制。對施工合同進行登記和標識,明確規定工程各個階段進度款撥付比例的最低限額,不僅徹底根治了“陰陽合同”,還幫助施工企業從根本上解決了因拖欠工程款導致的資金周轉困難等突出問題。 解決建筑工程拖欠金額1.86億元 另外,還要健全“雙清欠”長效機制。深化“雙卡”管理、“雙報”管理和“標識限線”管理,創新推行“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著力完善了“雙清欠”工作長效機制,共解決拖欠工程款問題14起,金額1.86億元,分別同比下降82.9%、63.8%;為1303名建筑業農民工解決拖欠工資共計682.79萬元,同比分別下降21.8%、41.1%,今年國慶和仲秋兩節前夕,創造了集體零投訴、零上訪的紀錄,有效維護了行業和諧穩定大局。(青島新聞網記者 朱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