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信報進社區記者來到了沙子口街道辦事處,在嶗山南面山腳下的大河東居委會記者了解到,這里有數條通往嶗山的小道,而通過這些小道攀爬嶗山的游客以驢友為主,“少則數人,多則上百人 。”嶗山風景區管理局的有關負責人表示,這種現象他們早就知道,但一直很難管理。
????◎村民很多人從這里爬嶗山
“周末和節假日從這里爬山的人都很多,大部分都是本地的游客,也有很多大學生。”記者
對于這條路的形成原因,陳大爺說:“以前我們村的人上山背柴或運石頭會走這些小路,現在上嶗山去玩的人越來越多了,路也很明顯了。形成時間大概有10多年了吧。”陳大爺指著其中的一座山告訴記者,“那座山的山頂上有幾塊石頭很像螃蟹的兩只鉗子,因此我們叫它蟹子夾山,從這座山去嶗山比較近,當然還有其他幾條路,比這條路要遠一點。”
????◎驢友青島最經典的驢友之路
25日下午,記者聯系到了一位曾經通過大河東爬嶗山的驢友小張,“我算是半個驢友吧,上周還剛剛從大河東爬嶗山了。這條路也是以前的驢友帶我去的。”他告訴記者,“這條路較長并且曲折難走 ,但好在一路上都有驢友留下的紅色綢帶系在樹上 ,有了這些紅色的路標就不易迷路了,但是不小心還是容易走岔路。”
資深驢友張先生告訴記者,“我第一次通過大河東去爬嶗山還是7年前,當時這里的路比較難走,也不明顯,現在相對來說好走多了。這段路可以說是青島最經典的驢友之路,因為這段路長而曲折,同時沿線風景又特別漂亮,因此幾乎每個驢友都知道,同時也是很多驢友組織爬山的必備項目。”張先生說,“從大河東有三條小路可以上嶗山,當然除了這些主要的小路,還有很多路能到嶗山。經常爬山的驢友通過大河東上嶗山要兩個半小時左右,不經常爬山的估計需要三個半到四個小時。”
????◎嶗山風管局比較難管理
25日下午4點左右,記者聯系到了嶗山風景區管理局的有關負責人,他告訴記者,“我們早就知道這些小路的存在了,但是一直很難管理。一是我們的管理人員比較少,二是這些路四通八達,爬山的人少則數個,多則上百人,我們很難一一進行管理。”
他告訴記者:“根據某些規定,游客私自到未開發的旅游景區游玩,是比較危險也是違法的,但是對于這些違法的行為,法律也沒有確切的處罰規定,因此就更加劇了管理上的難度。未開發的旅游地段大都是因為地形環境非常惡劣,很難進行開發,這些地方大部分是懸崖峭壁,還有一些山蛇等動物出沒,這些對游客來說都非常危險。”
他接著說:“因為山里有些地方沒有信號,一旦出了問題游客很難進行呼救,有關部門的搜救工作也很難展開。因此我們不希望市民從這些地方去爬嶗山。”
文/圖??記者 王守華
◎小河東社區居委會
多虧“夕陽紅”巡邏隊這里4年沒見過小偷
信報訊 9月25日早上,記者來到沙子口街道辦事處,在小河東居委會得知,有一支專門保護社區安全的“夕陽紅”巡邏隊,年紀最大的今年62歲了,這些老人們不分晝夜地巡邏,勤勤懇懇地保護著社區居民的安全。
小河東社區居委會的宣傳人員曲大姐告訴記者:“我們在2005年組建了‘夕陽紅’巡邏隊和治安巡邏隊。自從‘夕陽紅’組建后,我們社區沒有發生一例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在保護社區穩定與安全的工作中 ,他們功不可沒。”
25日上午11點半左右,記者在村里的文化大院門前,看到了正在巡邏的兩名“夕陽紅”巡邏隊員。頂著炎炎烈日,這兩位老人還是穿著厚厚的“工作服”——一套長袖的迷彩服,袖子上還掛著巡邏隊員的袖標,此時他們還沒吃飯。經過聊天記者得知,這兩個老人中 ,年紀大的王俊偉今年62歲了,另一位是朱崇浩,今年也已經56歲了。
“我們已經干了四年了。”王大爺驕傲地說,“整個村從北往南有1公里長,由東向西也有1公里,全村總共1000多戶人家,我們兩個負責白天的巡邏任務。”當記者問他們這四年里有沒有遇到壞人時,朱崇浩笑著說:“四年了我們連一個小偷的影子都沒看到。每天十多個小時我們幾乎都在巡邏,四年了,小區一直非常安全,即使是夜間巡邏的治安巡邏隊,也沒聽說他們遇到什么壞人壞事。”
居民張大姐告訴記者,“有了他們巡邏隊員,我們放心多了。他們年紀都這么大了,還天天巡邏,風雨無阻,聽說他們的工資一個月也就300塊錢,但他們一干就是這么多年,我們都很感謝和佩服他們。”
(記者 王守華??焦健)
我們要去的——
—市北區華陽路街道辦事處的三個社區:
華陽路社區居委會
記者:田野??電話:80889478
昌樂路社區居委會
記者:李楠??電話:80889441
曹縣路社區居委會
記者:李敏??電話:8088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