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9月14日訊 記者從青島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獲悉,為提高參保人基本醫療保障水平,近年來,青島市在做好居民醫保工作的同時,積極探索普通門診統籌的推進之路,著力緩解“看病貴、看病難”的難題。2007年,青島市依托社區平臺,首先在老年居民、重度殘疾居民、城鎮非從業人員中建立了門診統籌制度。今年1月,青島又在參保職工中開展了門診統籌制度試點,受到了廣大參保人的歡迎。目前,全市參加試點的定點 ????原則:政策引導、自愿參加、示范帶動、穩步推進 ????根據青島的實際情況,該市門診統籌試點工作按照“政策引導、自愿參加、示范帶動、穩步推進”的原則逐步展開。城鎮居民醫保的老年居民、重度殘疾人、非從業人員按照每人每月10元的標準從居民醫保基金中提取門診統籌金,個人不繳費。簽約參保人發生的符合規定的普通門診醫療費,年度內1200元以內的部分由門診統籌金支付30%。退休職工按每人每月30元(個人帳戶10元,統籌基金20元)、在職職工按每人每月18元(個人帳戶8元,統籌基金10元)的標準建立門診統籌金,簽約人發生的普通門診醫療費,年度內1500元以內的部分,由門診統籌金支付50%。普通門診醫療費實行按簽約定點人數包干限額結算,在包干標準以內的據實撥付,結余定額可結轉下季度使用。 ????依托社區衛生服務平臺,實施門診統籌管理 ????在實施門診統籌制度之前,青島市已先后將門診大病、家庭病床、老年醫療護理等醫保業務納入社區管理和結算。以衛生部門確定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基礎,在市區確立了180多家醫保社區定點醫療機構,初步形成了醫保社區管理網絡。 ????今年的門診統籌辦法規定,參保人必須自選社區門診定點單位,并與之簽訂服務協議,在定點社區之外發生的普通門診醫療費,不予報銷。這一辦法既方便了參保人就近就醫,同時也使基金定向流入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有利于從大醫院分流門診患者,破解大醫院人滿為患、社區醫療機構門庭冷落的困局,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合理就醫格局。另外,門診統籌實行社區定點,包干管理,解決了普通門診費用控制的難題,能夠有效降低基金風險。 ????門診統籌與社區首診和雙向轉診相結合 ????享受門診統籌待遇的參保居民患病,首先要在本人定點社區就診,因病情需要住院治療的,由簽約家庭醫生辦理轉診,未經社區轉診發生的住院醫療費,醫保不予結算。簽約參保職工則通過優惠政策予以引導,經社區轉診發生的住院醫療費,可以享受起付標準減半、自負比例降低等優惠政策,未經社區轉診的,則不享受這些優惠。患者出院時,由定點醫院下轉至本人定點社區,由社區負責后續治療和康復指導。符合條件的,在社區辦理門診大病、家庭病床,并享受有關優惠政策。這項政策的實施,有效地促進了社區首診制和雙向轉診制度的落實,增加了參保人對社區醫療機構的認可度,也促進了門診統籌制度的發展,對于將醫保管理關口前移,最終將社區醫療機構變為醫保的“守門人”。 ???門診統籌與醫保健康管理相結合 ????近年來,青島市通過試行社區醫保家庭醫生聯系制度,促進醫療保險與公共衛生的結合,將預防保健和慢性病干預等健康管理納入了醫保范圍。這次門診統籌的服務協議明確規定,定點社區除應承擔參保人的普通門診外,還應為簽約參保人建立健康檔案,提供健康查體、健康教育、慢性病干預等健康管理服務。試點文件也明確規定參保人在定點社區的健康查體費用列入門診統籌支付范圍。門診統籌的全面實施,必將為定點社區注入大量的醫保基金,從而促進定點社區的發展和完善,而只有定點社區的充分發展和完善,才能落實對參保人的健康管理,才能提高參保人的健康水平,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實現由單純的疾病保險向國民健康保險的過渡。(記者 任俊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