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的洋蔥比往年漲價了 0.35公斤生姜、一公斤蒜、兩公斤洋蔥、0.6公斤西蘭花、一公斤茄子,家住觀海一路的宋大媽從四方路市場上買完這些菜,20元整票只剩下6角硬幣。“除了茄子的價格比較正常外,剩下的這些菜都太貴了。大蒜去年才1元一公斤,現在是7元,生姜到了10元一公斤。” 昨日記者探訪撫順路、城陽、華中島城三大蔬菜批發市場,以及南山市場、大連路市場等農貿市場了解到,從七月底開始,在生姜、蒜、洋蔥、蒜薹等菜品的帶動下,島城的蔬菜價格出現了普遍上漲。業內人士分析稱,一方面是國內大環境影響島城菜市;另一方面,外銷旺盛也對菜價起到拉升作用。 大蒜漲價接近7倍 昨天上午,記者在四方路農貿市場、大連路農貿市場、南山市場看到,蔬菜的整體價格偏高,西蘭花和菠菜的價格雖然有小幅回落,但是每斤的價格也超過了5元錢。茄子、西紅柿、豆角、白菜等蔬菜雖然價格不太高,但是與往年同期相比,也都有10%到20%左右的漲幅。“別的菜都好說,就是生姜、大蒜、洋蔥這些菜今年漲得有點猛,去年這大蒜0.5元一斤都沒人要,現在貨源少了,要3.5元一斤。”大連路市場上的菜販孫女士向記者介紹說。 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雖然賣這些菜的攤位不多,但是各市場的價格基本相同,大蒜的價格是往年價格的7倍,生姜價格是去年的2.5倍,洋蔥價格是去年的4倍多。“以往蒜薹春節時才賣3元一斤,現在價格是5元一斤。”四方路農貿市場的菜販介紹說。 市經貿委編輯的“青島商務預報”顯示,蔬菜漲價已經不是個別現象,7月下旬以來,除了冬瓜、豆芽等少數幾個品種外,進入檢測系統的十幾種蔬菜價格就一路走高,其中洋蔥的批發價格從6月19日開始就一直震蕩上漲,到本月初已經從0.42元一斤漲到0.85元一斤,大蒜、生姜的價格統計表更是從6月初起就一直上漲。 “大盤”帶動“菜市指數” 對于蔬菜價格普漲的問題,撫順路批發市場負責人榮經理認為:島城出現這種情況并不是個例,全國各地的蔬菜價格普遍都在漲。據榮經理介紹,很多城市都和島城一樣,8 “生姜、大蒜、洋蔥這些菜品的產地基本都一樣,本市主要集中在平度,外地主要集中在臨沂、安丘、蒼山等省內蔬菜基地,今年不論是平度還是省內其他產地,這些產品的供應量都比往年減少了很多,這就造成了價格一直居高不下的局面。不光是島城,南方一些城市這些菜品的缺口也很大。但是這些產品不是市民們消費的主要蔬菜,所以不會長期影響我們的蔬菜市場。”榮經理介紹說。 外商訂單拉高菜價 除了管理者外,批發市場上的菜販也有自己看法。曹先生在撫順路批發市場上做蔬菜生意已經15年了,對于市場蔬菜價格的升高,他認為主要是兩個原因造成的。“現在飯店、餐館的生意不如以前紅火,每天到我這個攤點上買菜的飯館有十幾家,從去年開始,以前每天能買600多元蔬菜的餐館現在每天只買200元左右。批發菜的量上不去,價格自然也就拉不下來。”曹先生介紹說。 此外,曹先生告訴記者,除了價格貴以外,今年這些貴菜的質量也有所降低,洋蔥大部分都是直徑在8厘米以下的次品,由此他判斷洋蔥可能被外商訂走了。“以前我也到農戶家中進貨,最害怕的就是碰到替外商買貨的公司,你1元一斤收,他們叫1.2元都很輕松,好東西都被他們收走了。”曹先生回憶說。 引進“外援”干預菜價 記者從市經貿委了解到,進入本月后,受高溫、多雨天氣影響,我市地產菜上市品種、數量減少,價格有所回升。為彌補地產菜淡季缺口,平抑價格,市經貿委及時引導各大蔬菜批發市場與河北、山西等外地蔬菜主產區進行聯系,并與河北省張北地區簽訂了《蔬菜產銷合作意向書》,每天吸納500多噸張北地區的新鮮蔬菜供應我市,豐富了市場蔬菜品種,保障了市場供應。隨著天氣轉涼,晝夜溫差加大,我市蔬菜生產將逐步走出淡季,地產蔬菜上市量有所增加,但隨著“中秋、國慶”兩大節日即將來臨,市場需求增加,預計蔬菜價格波動不大。記者 王壽林 王建亮 攝影報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