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典儀式現場(傅學軍 攝) 本報訊 昨天上午,目前我國最大的造修船基地——中船重工青島海西灣造修船基地建成典禮暨兩艘18萬噸散貨船出塢儀式在青島北船重工有限責任公司造船塢區舉行。作為國家船舶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重點項目,青島海西灣造修船基地的全面建成,對于提升環渤海地區裝備制造業的綜合實力,實現我國打造船舶工業大國的戰略構想,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中船重工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李長印,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仁元,市委副書記、市長夏耕,市委常委、開發區工委書記、管委主任姜杰,市政協副主席、市發改委主任劉明君出席基地建成典禮暨散貨船出塢儀式。 張國寶對青島海西灣造修船基地建成暨散貨船出塢表示祝賀。他說,經過近年來的加緊建設,青島海西灣終于將一個現代化造修船基地展示在世人面前,為我國船舶工業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國船舶工業經過艱辛探索和加快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突飛猛進,目前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使我國成為世界一流的造船大國,正在向世界一流造船強國的目標邁進,手持和新接船舶訂單位居全球前列。在國際金融危機對船舶工業形成強烈沖擊的背景下,我國船舶企業要攻堅克難,勇往直前,努力化解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并且善于將危機轉變為發展機遇,通過不懈努力,實現更快發展,推動我國在不久的將來成為造船強國。 夏耕在致辭中說,自2004年青島市政府與中船 青島海西灣造修船基地位于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是經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的“十一五”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74億元。2004年,北船重工從青島老城區整體搬遷到海西灣,開始打造國內最大的造修船基地,截至目前,已基本建成一個陸域面積330余公頃、碼頭岸線長度5公里的現代化造修船基地,規劃設計年造船能力近期為200萬載重噸,遠期將擴大到468萬載重噸,并擁有年修船能力212艘、海洋石油開采平臺建造能力4座、救生艇建造能力500艘。 基地建成典禮結束后,北船重工建造的兩艘18萬噸散貨船順利出塢。該散貨船是符合國際造船新規范、具有當代國際先進水平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散貨船,是山東省有史以來在建的最大船舶,適用于煤、谷物和礦石運輸。北船重工自2007年以來,本著“邊建設、邊接單、邊生產”的原則,先后承攬了17艘18萬噸散貨船的建造合同,目前已批量開建8艘,到2011年將全部完工交付。(本報記者 林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