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觀上看,隱形飛翼轟炸機Ho 2-29更像是當前的美軍B2轟炸機,而不是二戰期間的產物,但它的體積只是B2的三分之一 利用最初的德國設計圖以及保存于華盛頓一家博物館倉庫內的原型殘骸,美國諾斯魯普·格魯曼公司的工程師完全重造了這架為納粹效命的轟炸機 如果希特勒的這架隱形飛機參加布列顛之戰,結果將會怎樣? 燃起復仇火焰 研制隱形飛機 隨著妄圖建立的“千年 霍爾滕兄弟于上世紀90年代晚期去世,生前曾多次接受大衛·邁拉(David Myhra)采訪,邁拉根據采訪記錄撰寫了《霍爾滕兄弟與他們的飛翼飛機》一書。他表示:“戰友死亡的陰影一直伴隨著沃爾特,直至他離開這個世界。他的心中燃起復仇火焰,同時也認識到研制一種可在英國雷達系統面前隱形的飛機的必要性。最后,他與兄弟共同設計了Ho 2-29。” 首席設計師雷馬爾曾經是一名滑翔機專家,由于飛翼飛機的低阻力優勢以及其它杰出性能,他一直對研制這種飛機充滿癡迷。在1944年圣誕節到來前,一架Ho 2-29原型機成功完成了試飛。但隨著納粹走向覆滅,他們無法進一步完善設計,更無法制造出更多原型機。 戰爭結束后,霍爾滕兄弟曾表示他們本就計劃設計一架隱形飛機。對于這種說法,一些專家提出質疑,并指出真正意圖是為了提高飛行速度和航程。但邁拉表示,設計者的最初目的確實是讓Ho 2-29具有隱形能力。這位航空航天科學家說:“在與沃爾特交談時,他一直重申自己設計的飛機具有低可見性。當時納粹海軍軍官希望對他們的潛艇進行偽裝,沃爾特正是從這些人那里了解到如何躲避雷達追蹤。他們對隱形進行了深入研究,在當時的整個德國航空界,可能只有他們才追求隱形夢想。” 生不逢時 未能參戰 如果希特勒的這架隱形飛機參加布列顛之戰,結果將會怎樣?對于這個問題,多布雷茲認為:“借助于這架飛機有可能讓戰爭結果發生變化,其速度優勢以及躲避雷達追蹤能力致使敵方無法快速反應。” 國家地理頻道一名女發言人在倫敦表示:“我剛剛看過這部紀錄片,真的是太令人不可思議了。借助于隱形能力以及極高的飛行速度,Ho 2-29留給盟軍更短的反應時間。德國納粹還曾計劃研制一個體積更大的版本,用于向美國投擲核彈。” 如果是在一個不同的地點和時間并且經過進一步完善,Ho 2-29可能讓盟軍損失慘重。航空歷史學家喬治·庫利(George Cully)表示,截止到1945年初——也就是完成處女航后的第一年——德國的飛行員、石油以及時間已經耗盡。(孝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