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來早。 ????3月19日,青銅峽市3萬余名干部群眾集聚在22.4公里長的黃河岸邊揮汗植綠,他們當中,有幾位特殊的勞動者。 ????一位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一位是自治區黨委常委、秘書長蔡國英,以及自治區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 ????勞動現場,“青銅峽市黃河金岸綠化工程”的巨幅宣傳牌耀人眼目。 ????30天時間,僅黃河岸邊就有790萬株樹苗需要植入1.3萬畝土地。 ????這樣的工作量,沒有嚴密的管理是做不到的,但僅有管理依然難以完成,還必須激發起廣大群眾一致的熱情。 ????熱情來自哪里?記者在青銅峽鎮余橋村60歲的妥秀花老人身上找到了答案。 ????60歲的人了,依然風風火火地挖著樹坑,還邊干活邊哼著歡快的調子。面對記者的好奇,她說:“我是跑著來的,就想看看鬼都不來的這個地方咋就修了這么好的一條路。我還想等樹長起來再隔三差五來旅個游,坐個船,享上年輕時候沒享上的福。” ????老人也許不懂青銅峽市為什么把今年確定為“民生建設年”,也不知道去年市里通過“項目爭取補貼一點、工程發包節省一點、農民出工承擔一點”的方式,解決了沒錢辦事的“老大難”,投資6.6億用于城鄉建設,其中就包括引發她感嘆的濱河大道。但她質樸的心,卻能夠強烈感受到由此帶來的無限暖意。“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你不覺得樂么?”老人問。 ????統計表明,去年青銅峽市的重點工程建設累計用義務工83萬人次,春節以來累計用義務工52萬人次。這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人民戰爭”。 ????是什么樣的力量聚集了這么多人的心?不只是驕人前景,黃河金岸還沒有揭起鮮艷的蓋頭,不能要求群眾看得和干部一樣遠。先聽聽陳建國跟我們的干部進行了怎樣的交談?他們說樹種,說種植,說春天的雨水和秋天的成活率。 ????“干部精神狀態如何,工作干得怎么樣,都或大或小影響到老百姓的生活和福祉,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振作起來,緊張快干,為人民多做些事,讓群眾過上好日子。”陳建國在一次會議上這樣要求過,如今是廣大干部信奉的工作準則。(記者 高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