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寧夏頻道6月23日電 ?昔日生態惡化的寧夏中部干旱帶,如今到處是郁郁蔥蔥的綠洲;曾經風沙噬虐的毛烏素沙地前沿,如今變成了林場腹地,樹林中間處處是由日光溫棚、養殖園區構成的田園風景。這是記者日前沿騰格里沙漠和毛烏素沙地邊緣采訪時看到的真實場景。 ????然而在10年前,這里還是“黃土露于野,千里無綠草”。這一切的變化都得益于當地政府近年來在這里實施的封山禁牧政策。 ????寧夏位于 ????寧夏草原站站長王洪波說,粗放式的畜牧業賺得“蠅頭小利”,卻欠下巨額生態債,尤其是寧夏南部山區的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不但導致當地農民生活貧困,最嚴重時每年約有1億噸泥沙注入黃河,造成黃河中游地區土地肥力減退,下游河道逐年淤高,并威脅到黃淮平原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為此,從2003年5月1日開始,寧夏成為繼河北、陜西之后,中國第三個實行全境禁牧的省區,在廣大農牧區進行了一場深刻的“草原革命”。 ????封山禁牧6年多來,寧夏的生態環境改善非常明顯。數據顯示,目前寧夏天然草原產草量平均提高了30%,主要草原類型植被蓋度平均提高20%-50%,草原沙化和退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廣袤的草原重新披上了綠裝。更重要的是,封山禁牧并沒有影響當地畜牧業的發展,反而從過去嚴重依賴天然草原放牧的粗放型生產轉為舍飼、園區化的集約型經營方向。目前,寧夏羊只飼養總量由禁牧前的821萬只增加到目前的1100萬只,增長34%。 ????寧夏只是中國西部地區生態改善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包括陜西、青海、寧夏、山西等6個省份發布了實施封山禁牧的決定,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36個地、市和近1200個縣實施了封山禁牧,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區全面實現了封育保護,全國共實施生態自然修復面積72萬平方公里,其中有39萬平方公里的生態環境已得到初步修復。 ????寧夏林業局局長王德林認為,西部生態脆弱地區多數是中國較貧困地區,經濟落后、地方財政十分困難,在現有的科技水平和財力水平下,國家依靠有限的財力、物力是不可能全部進行人工治理的,封山禁牧便是依靠大自然自我修復能力,再輔助以人工措施的投資小、見效快的最有效方法。 ????據第三次全國荒漠化沙化監測結果顯示,中國防沙治沙出現了歷史性轉折——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首次實現凈減少,由上世紀末年均擴展近1萬平方公里轉變為現在年均縮減7585平方公里,沙化土地由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轉變為年均縮減1283平方公里,生態惡化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記者 羅博) |
上一篇:寧夏區政府設獎鼓勵招引企業大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