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總裁常德傳聽到了單位傳來的好消息:青島港開通了至俄羅斯遠東的集裝箱班輪直達航線,為山東地區至俄羅斯的貿易運輸創造了新的物流通道。 ????企業的快速發展壯大,讓常德傳感慨不已。改革開放30年間,青島港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港,發展成了世界第七大港口。 ????“企業的巨大發展,首先歸功于改革開放。”常德傳回憶 ????“工資是大鍋飯,就連港口任務、計劃都由上級安排,完全是‘等靠要’,企業沒有活力,不建設也不發展。”他說。想修繕一座破舊的倉庫,審批程序走了多年也沒批下來;一段200多米的碼頭塌了十幾年,也沒能修起來;一座通過能力僅400萬噸的碼頭修建了11年。 ????“這些景象,現在講起來是笑談,但真真切切地發生過,而且持續了很長一個時期。”常德傳說,因為那時沒有一個干事創業的環境,制度不允許,財力也不允許。上世紀90年代初,發展不靠上級下指令了,企業才慢慢有了活力和動力。 ????1990年,常德傳第一次出國考察,站在美國和日本港口的碼頭上,眼前一派機械化作業的繁忙景象讓他震驚:“他們從哪弄來這么多集裝箱!”18年后,青島港超過了美國和日本所有的港口,年吞吐量從1980年前后的不到2000萬噸發展到現在的2.65億噸,固定資產從5億元增加到180多億元,相當于裂變出了35個青島港。 ????“港口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寒暑表。”常德傳說,正是有了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進出口貿易大幅增加,港口才有了活力。 ????“企業的壯大,是國家強盛的一個縮影。我對中國的發展充滿信心,也對未來的事業充滿信心。”他說。(新華社記者 王婭妮 張旭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