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魯寧 ????讀者當還記得,兩個月前,聞新醫改方案公布施行,輿論對公務員及事業單位人員,繼續享有明顯高于普通百姓的醫療保障待遇頗有意見。諸多“公民表達”將二者的待遇差視為醫療保障領域的“同病不同待遇”,認為新醫改方案對這部分“既得利益”如何革除表述含糊,也沒有明確的時間表。當時,我們的判斷相對“樂觀”,認定此項改革課題也系新醫改內容之一,以基本醫保取代公費醫療只是時間問題,改革遲早 ????昨日,這一在當時看似“樂觀”的預判得到了部分驗證。據北京媒體所發消息,取消機關事業單位公費醫療,以基本醫保取而代之的試點,已于上個月在北京市平谷區推行。 ????平谷區享有公費醫療待遇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超過2萬人,已全部被納入“取代改革”之列。為此,該區已為該群體設立了屬于社會層面的“基本醫保統籌基金”、“個人賬戶”(個人每月繳費金額與工資掛鉤)、集體互助性質的“大額醫療費用互助基金”以及只歸退休公務員和退休事業人員享有的“補充保險基金”。 ????重新翻閱新醫改方案,再對照新醫改所框定的、針對城鎮職工基本醫保的“兩基金一賬戶”,平谷改革方案中的“三基金一賬戶”,雖說多出了一項“補充保險基金”,但那是針對退休人員的一種特定的“利益贖買基金”,目的是利于改革的平穩過渡。如是,人們已能看到,平谷區之“取代改革”,其宗旨是以最終逼近“同病同待遇”的方向作為改革價值取向的。就此,應對平谷區的此項改革試點予以肯定和鼓勵。 ????當然,我們也無從諱言,按現有的“平谷方案”,已納入基本醫保體系的該區公務員及事業人員的醫保待遇,仍高出城鎮職工基本醫保待遇一截。假如就事論事講公平,“取代改革”依然存在明顯的“待遇差”(有興趣的讀者可上網查閱《北京試點取消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公費醫療》一文)。然而,既得利益一經形成,采取一次性剝奪固然痛快,但阻力極大,改革常常虎頭蛇尾甚至中途夭折(譬如各地斷斷續續的“公車改革”);倘若采取分步消解,則改革陣痛會小許多。顯而易見,平谷的“取代改革”采取了逐步消解的方式,這是改革的智慧所在,符合中國以往及當下“利益調整”遵循漸進式推行的改革邏輯。 ????我們還要指出,現行公費醫療待遇作為一種既得利益被長期固化,并非改革開放以來所新形成的,而是一種與“新中國”相伴相生的歷史存在。建國之初,各級政權機構的工作人員(那會兒叫機關干部)沒有行政級別,沒有工資,除去每月發放幾塊“零用錢”,用于購買個人生活必需品外,國家對該社會群體實行“延安時代”延續下來的“供給制”,其中就包括今天的公費醫療。隨著官員隊伍不斷擴容,事業單位降生及發展到事業人員惡性膨脹,導致公費醫療耗費大量資金,存在嚴重浪費,甚至普遍形成“一人公費全家揩油”的格局,弄得財政入不敷出,納稅人不堪承受,即使新醫改不把公費醫療納入改革之列,公費醫療在半數以上的地方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也已陷入難以為繼的境地。所見,即便沒有強大的輿論壓力,以基本醫保逐步取代公費醫療也系大勢所趨。就此,不但各級政府心知肚明,公務員與事業人員中的“識時勢者”也已有了一定的思想準備。 ????因為今天的社會不和諧,政府承諾要構建和諧社會。須知,不和諧很大程度在于社會的不公平。要構建和諧社會,首先就須實現社會基本公平——就這個廣義的“公平”,理所當然要逐項消解包括“同病不同待遇”在內的具體不公平。故,此項“取代改革”盡管阻力很大,卻絕對非改不可,其阻力再大,總比老百姓意見更大的削平“退休待遇差”改革要容易許多。 ????最后還須挑明,現行公費醫療制度已被納入2005年頒行的國家《公務員法》的法律保障范疇,這就意味著“取代改革”目前只能鎖定于積累經驗的試點階段,要在面上鋪開還須修法在前,就此,社會須有足夠耐心。 |
上一篇:跟公費醫療說拜拜別拖泥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