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妍 ????如果說2008年是在官場刮起瑟瑟寒風的“官員問責年”,那2009年無疑就是暖風熏得官員醉的“官員復出年”。這邊廂,民眾還在為整飭吏治的免職鐵腕欣慰不已,那邊廂,黑磚窯撤職官員、甕安撤職官員、朱巨龍們、鮑俊凱們,一個個走馬燈似地低調上任。而這次,又多了個復出的在地震哀悼日公款旅游的被免職官員,復出緣由同樣是“不違反規定”。對民眾來說,這樣的案例實在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從此角度來說,高頻率的問題官員復出更似一場藐視公眾的疲勞轟炸。正如孔慶東所說:“一開始,我常常悲憤,抗議。次數多了,麻木了。”民眾現時的體味大體如此。不止民意感到疲憊,甚至還有一些來自官場、學術界的辯駁之聲,呼吁公眾要饋贈“帶病官員”有長度的人生,比如因黑磚窯事件被撤職的洪洞縣原副縣長王振俊,當地組織部部長就認為,王振俊“對于工業特別熟悉,這樣的官員不用就是浪費人才”。 ????這些輿論不止一次地暗示著公眾,被問責官員只要有能力就可復出。于是,問題的焦點又轉到了官員復出機制,就在大家還在為此唾沫橫飛之際,有專家卻一語點醒夢中人:“免職”在日常中也常采用,但由于公眾對調的是職務、崗位,還是福利、公務員身份,這些技術標準并不清楚,所以以為免職就是失去一切,包括公職、干部身份,公眾的理解和實際的執行差距很大。 ????原來,所謂“免職”的暴風驟雨也只是公眾一廂情愿的虛無想象而已。既然“免職”是正常調動也可采用的技術指標,那在問責中紛紛“免職”的官員們,或也可視為正常調動,當然也就不存在所謂“復出”的問題了,而現時所有關于復出的質疑也都是公眾理解有誤罷了。難怪在面對民眾對免職官員復出原因的洶洶質詢中,相關部門三緘其口,實在是因為在當初的問責中,根本就沒有什么問責的暴風驟雨,更多的只是輕風拂面的和風細雨罷了。 ????有一種民意忽悠叫免職,這種忽悠不止從聲勢浩大的問責開始,更延續到了神秘莫測的復出。只是,這種多次忽悠的結果之一,恐怕不止會帶來麻木的沉默,更會喚醒民眾被欺騙的憤怒質疑,以及本可正常復職官員的無辜累及。奉勸,這樣的公權游戲還是別玩太多,否則,對民眾、對官員,都不好。 |
上一篇:不只還羅彩霞公道還要反思權力
下一篇:最可怕的是問題官員復出不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