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岐雖然也不識字,但是記憶力很好,上級交待的任務一般只要重復幾遍,她就能記住。“不用紙筆,情報的內容更為安全。”在王鳳岐來北平之前,組織專門派她到晉察冀根據地作過培訓,專門訓練如何掩護自己并保護同志的安全。負責發報的王文是留學蘇聯的學生,專門學習過關于電臺的知識。
一個是留蘇學生,一個是農村婦女,盡管兩人文化與生活方面差異很大,但是由于共同的信仰
,兩人還是走到了一起。他們考慮到假結婚很容易被敵人識破,為了更好地完成黨交給的任務,兩人在見面20多天后秘密舉行了婚禮,成為真正的兩口子。
由于生活觀念方面的差異,解放后兩人也常因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但還是十分恩愛。王文早已去世,王鳳歧現在生活在天津,已經90多歲了,身體還很健康。由于家人不希望老人被打擾,她本人沒有接受記者的采訪。
真實版“余則成”:偷情報抓出根據地內鬼
平西情報站副站長李才的經歷和余則成很相似,他潛伏在國民黨華北剿共委員會,專門負責整理情報。如今李才已辭世,他的兒子向記者講述了父親當年驚險的諜戰故事。
李才執行潛伏任務初期,在北平城開了一個名為源通祥鑫的毛線店。李才利用這份工作認識了不少富太太,從她們那里漸漸掌握了她們先生的情況。他了解到天津的老漢奸們想在北平組織成立一個華北剿共委員會,專門收集關于共產黨的情報,以討好日本人。于是李才通過當時石家莊市長兒子的引薦,進入了剿共委員會,并專門負責整理委員會內的情報。他借此打聽到了國民黨內部的人員構成,并認識了一些重要人物。
一次,李才發現了一份從晉察冀根據地截獲的情報,情報透露近日共產黨將有派兵行動。這份情報十分重要,如被敵人發現,我黨的損失將是巨大的。于是李才利用職務之便,將這份情報從整理的文件夾中撤了出來。“像這樣重要的軍事行動都是由晉察冀根據地部署的,根據地很可能出現了內鬼……”想到這兒,他馬上向組織匯報,請他們仔細排查。一周后,李才將扣下的情報原封不動地塞回了文件夾。此時,根據地已經改變了行動計劃,特務也被抓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