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明確了未來三年各級政府8500億元的投資計劃,中央政府投入3318億元。該筆用于醫改投入的“真金白銀”一度被行業人士與4萬億投資計劃相提并論,被寄望帶來醫藥市場的擴容以及相關行業的振興。 ????事實上,這筆8500億元醫改投入與去年底的4萬億元投資的性質并不相同,現在全面推行醫改并不是為了刺激經濟增長而出臺的臨時性措施,而是一項利民的治本之策,醫改的目的在于解決老百姓多年“看病難、看病貴”的頑疾,最終實現“全民醫保”,醫改的公益性高于一切。 ????這樣就不難理解《方案》中提到“鼓勵各地探索進一步降低基本藥物價格的采購方式”的用意,對于醫改來說,第一要務是如何為百姓提供完善的醫療保障,而不是為醫藥行業帶來多少市場擴容及新增利潤。 ????有行業分析人士在忙著計算8500億投資能給行業帶來多少利好時,也擔憂隨著醫改的推進,醫生開“大處方”現象將被遏制,藥品銷量無疑也將受影響,此外,由于《方案》鼓勵進一步降低基本藥物價格,各地方政府對壓低藥價的探索可能會導致基本藥物生產企業的利潤被進一步壓縮。 ????如果單純從冷冰的數字上看,消除大處方以及降低藥價等措施對醫藥企業造成了一定利空,但從醫改的民生價值為出發點,這種利空是合理而且必需的。 ????話說回來,醫改的公益性與醫改能夠實 ????今年全國醫療衛生支出的1180.56億元預算中,有165.3億元將用于鄉鎮衛生院建設以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設備,因此,相關醫療機構的基建、醫療器械行業都將受到刺激,甚至在醫藥行業之外,與醫療衛生設施建設有關的電信、環保節能、新能源行業都可能被帶動。但需要警惕,提高醫療消費的“資金推手”主要應靠各級政府足夠的財政投入,并不是借機從窮人口袋里掏錢,完成形式意義上的醫療水平“高消費”。 ????對于醫改來說,拉動內需只是效果之一,而不應作為目的。“控制醫保基金結余率”成為此次《方案》中一大亮點,體現了中央政府對擬投入的醫保資金的負責任態度。如果借醫改拉動內需是建立在醫藥資源浪費、設施重復建設、資金鋪張浪費上的話,那么,這種拉動內需的做法寧可不要,在公益性與拉動內需這個天平的兩端,醫改永遠要向公益性傾斜。 ????實際上,與醫改推動所能給行業帶來的短期刺激效果相比,醫改在提高了全民醫保水平之后,所能帶來的長遠效益更有價值。百姓的消費動力只有在消除了“因病返貧”之類的“后顧之憂”之后才能得到大幅釋放,否則,再強有力的行業提振都不可持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