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獨家】 青島新聞網4月21日訊 “知道今年不好找工作,但沒想到有這么不好找工作。”三個月前剛從一家實習單位辭職的劉曉亦說。經過三個月的奔波,她終于領教到了今年大學生就業市場的殘酷。她說,如果知道現實是這樣,她當時一 【現狀分析】 戶口要求嚴格 本地生源優先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就業市場多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本地戶口優先。劉小東就讀于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管理專業,從去年9月份開始找工作到現在,他已經多次遇到連簡歷都投不出去的情況,“很多招聘單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是哪里人?”如果不是青島本地人,招聘單位通常會微笑著予以拒絕。 “他們給出的理由多是說,你們外地的學生在企業干不了多久就回家了,弄得我們很被動。”家在陜西的小劉無奈地表示,“其實我們也能理解企業的想法,但對我們似乎有些不公平。是不是所有的畢業生一畢業都應該回老家找工作呢?” 今年巨大的就業壓力也是各地方政府頭上頂的一塊大磚頭,不小心就落了下來,誰都馬虎不得,如果連自家的“門前雪”還沒掃干凈,哪有精力管他家的“房上霜”呢? 而據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外省畢業生進青島找工作的人數明顯高于往年,這就給青島生源的就業帶來更大的壓力。所以,在同等情況下,招聘單位會優先考慮本地生源畢業生。 高學歷依然受歡迎 低學歷生存空間更小 與三類本科和專科畢業生相比,博士、碩士、國家重點高校本科畢業生更容易找到工作。他們在選擇工作時范圍更寬廣一些。比如中國海洋大學某專業班級,共30人,考上研究生15人左右,除了三五個還在徘徊的,其余基本實現就業。 今年畢業生就業競爭尤其激烈,水漲船高,企業在選擇人才時的要求也隨之升高。以前用專科的崗位,今年可以用本科,以前用本科的崗位,今年可以選擇碩士。這就讓低學歷畢業生的就業空隙越來越小。 但無論是高學歷,還是低學歷,與往年相比,找工作都顯得困難重重。 就讀于青島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高敏,今年研究生畢業,在連續找了近半年工作以后,她有點后悔當初的選擇了。本科畢業時,她曾經徘徊于是工作還是讀研的兩難選擇,當時煙臺浪琴公司已經準備簽她,月薪3000多元,但她考慮自己的性格更適合到高校當老師,最后選擇了讀研。沒想到,一畢業就遇到了金融危機,進高校當老師變得更困難了。 “我們班上的女生多數想進大專院校當教師,競爭太激烈了。尤其像我這樣,家里沒錢又沒關系的,幾乎沒有機會。”高敏無奈的說。 就讀于青島外貿學院的李強應該算是同學們中的佼佼者。對于專科畢業生,今年的情況無疑是雪上加霜,至今很多學生仍待業在家。李強是該校的學生會主席,他平時靠幫學校做些視頻賺點錢,目前已畢業,但仍不愿離開學校。“出去也找不到工作,我暫時先在學校呆著,等外面情況好些,再出去找工作。”李強說。 理科比文科好找工作 男生比女生好找工作 理科生比文科生好找工作,男生比女生好找工作,這似乎是每年就業市場的“定律”。今年依然不變,只是較往年更加明顯。 就讀于青島理工大學自動化專業的王君玲,在采訪中跟記者說,她所在班級共30多人,男生20個左右,基本都有工作了,而女生才簽了兩個。“自動化這個行業,基本不適合女生。多數公司在招聘時都表明:只限男生。我們也理解,這個專業出來的女生也不太愿意干這個行業。” “我分析過,自己的性格挺適合干傳媒,但傳媒單位在招聘時多標明,要求新聞學等文科專業。”王君玲無奈地說。讀了四年的專業,自身不喜歡,企業也不歡迎,而自己喜歡的行業又不具備專業能力,這讓她們在就業時顯得更加迷茫。 就業心態悄然改變 硬標準開始動搖 在青島市內工作、工資不低于1500元、崗位與專業對口,最好能包吃包住。這曾經是多數青島畢業生找工作時的“硬標準”。但隨著就業壓力的日趨增加,大學生們的就業心態也開始慢慢改變,“硬標準”似乎也不那么“硬”了。 就讀于青島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的張遠,從去年找工作到今年年初,他在心里給自己定的硬標準從來沒有動搖過。但到今年3月底,看著越來越多人找到工作,他父母也因為他的工作跟著著急上火,他決定先就業再擇業。目前菏澤一家小公司讓他過去,包吃包住,一個月1000元。除了包吃包住,其他條件都與他之前的“硬標準”不符合。但張遠決定,如果到4月底還在青島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他就接受菏澤這家公司的offer。 迫于就業壓力的增加,今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心態開始慢慢發生變化。普遍能認清現狀,放低姿態,先完成就業,再實現擇業。 創業熱情曇花一現 創業氛圍還不成熟 記者從今年2月份就開始跟蹤采訪9名有創業熱情的畢業生。2月中旬調查結果是,4人有創業想法,另外5人不但有想法,已經開始著手考察項目。3月中旬,調查結果是,2人已無創業想法,4人還有創業想法,另外三人依然在考察項目。到4月中旬,記者再次采訪他們的時候,多數人已經放棄了創業的打算,但表示,還會繼續關注,若有好的項目不排除會創業。 就讀于青島職業學院的周勇,本來打算投資20萬開快餐店,在考察了兩個多月后,看著周圍的同學都不斷找到工作,開始掙錢,自己有點穩不住了。再加上前期需要投資20萬,他根本不具備條件,無奈只好選擇了放棄,開始找工作。“懷著創業想法的那段時間真是激情昂然,但到了真正動手開始做事的時候,才發現困難重重,以前覺得完全不是問題的問題,現在都成了大難題。創業,還是再等幾年吧”周勇無奈的說。 目前已經開始進入創業軌道的只有一人,他之前已經有與人合作做電器生意的經驗,所以,此次重操舊業,信心十足。前期資金由家里投資10萬。 記者在調查采訪中發現,多數大學生的創業熱情不過是曇花一現。在遇到現實的難題時,絕大多數選擇了放棄。再加上70%以上的學生家長都不支持孩子創業,所以,很多大學生的創業夢想都只是紙上談兵。 相比而言,南方江浙一帶的很多學生從小就有做生意的沖動,而且耳濡目染,等自己開始創業時,已經有一肚子生意經了,青島的學生大多還不具備這種能力,而且,周邊的創業大環境還不夠成熟。 【就業現狀】 青島市生源畢業生7萬人 實現簽約就業僅5% 今年我市生源畢業生約5萬人,加上往年積淀的未就業畢業生2萬人,總數達到了7萬人。 截至4月初統計,青島市各級各類人才市場共舉辦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600多場(次),進場招聘單位近12000家(次),提供崗位數量10萬多個,入場學生37萬人(次),已達成用人意向的3.1萬人,占年度畢業生的40%;1.8萬人初步實現就業,占年度畢業生的25.7%;其中有3691名高校畢業生實現簽約就業,僅占年度畢業生的5%左右。 三月底,記者參加島城某高校畢業生招聘會,采訪中,就讀于該校外貿學院的李先君同學表示,他所在班級共30人,除了幾個考研的,簽約就業的只有3人左右,其他大部分學生還奔波在各地招聘會繼續找工作。(青島新聞網記者 孫璐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