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耒 ????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消息,根據年度統計結果,2008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29229元,與2007年相比增長17.2%。查前幾年的數據,從2005年開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年均增幅都在16~18%之間,也就是說,相較4年前,我們的工資收入增長了近60%,即使扣除物價因素,也該有40%左右的增幅。 ????數字很容易讓人樂觀。這么高的增速之下,提振消費, ????今年的統計數據多少解答了這樣的疑問:2008年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有22個省(區、市),占全部城鎮單位在崗職工的70.0%;從增長率看,17個省(區、市)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從行業看,最高與最低行業平均工資之比為11∶1———發達地區、少數行業不僅工資水平高,且增速快,有他們生拉硬拽,才有平均工資連續幾年的大幅增長。 ????國家統計局今年的“補充說明”讓我們看到了貧富分化、地區差異沒有如愿緩解和縮小,也再次提醒我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這是一個進步。但我們并不指望平均工資能反映大多數人的真實境況和感受。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工資統計范圍不包括城鎮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全球金融危機的陰影下,減薪裁員使得人人自危,多少私企老板在去年為員工加過薪水?同樣,平均工資統計也沒有把大量在中小企業就業的農民工納入進來,按照中農辦的測算,2008年春節前,大約有2000萬農民工因為經濟不景氣失去工作,或者沒找到工作。這2000萬人去年拿到了多少工資,夠不夠返鄉的開銷?這些都是年度統計結果不能為我們呈現的。 ????身在統計范圍之內的人體味不到工資大幅增長的喜悅,被忽略的群體更加不會對每年4月發布的數據感到親切。這是平均工資的尷尬。為了強調統計平均工資的必要性,統計部門的官員解釋說,職工平均工資數據是政府制定最低工資標準、計算各項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繳費基數等的參考依據。但這樣一來,人們又要問,最低工資標準、社會保障水平是否跟上了平均工資增長的速度? ????答案不言而喻。以一組失真的數據為參照,其后很多的標準和數字也就更是云山霧罩了。 |
上一篇:被統計了都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