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鼓錢袋還要“富”腦袋 ——萊西市水集一村著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
????水集一村,原是萊西市一個普通的“城中村”,如今,已發展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典型的“城中社區”。
????截至去年,這個有886戶的村莊,已發展企業33家,村集體公共積累達5.87億元,村集體經濟年純收入達5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000元,各項經濟指標保持了年均30%的增長速度。去年,該村榮獲“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集體民營經濟并駕齊驅
????2001年,水集一村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后,把發展眼光瞄準了“四大經濟增長點”,即:商貿流通業、房地產開發業、工業企業和餐飲服務業。
????水集村人善經商、會做買賣是老傳統了。以此為基點,該村在做大做強商貿流通業上下功夫。
????城區土地,寸土寸金,對有限的“黃金地段”,水集一村沒有搞房地產開發,而是著眼可持續發展,建市場、建商場。2002年6月,他們千方百計籌措資金4000萬元,開工了水集一村有史以來最大的建設項目——豪帝商城,打響了萊西市舊城改造的“第一槍”。
????拆遷后,水集一村分三期,建起了豪帝商城、豪帝農貿市場、昱豐家具城三大市場,安置該村經營業戶300個,吸納社會經營業戶580個,年增加集體收入280萬元,增加村民收入3600萬元。
????水集一村堅定不移地推行“工業興村”、“工業強村”戰略。先后發展起以全國瓶蓋行業龍頭企業——明星瓶蓋廠為代表的規模以上企業18家。建成了占地300畝的“水集一村工業園”。引進食品、服裝、金屬、建筑機械等內資項目15個,總投資2.4億人民幣;引進外資項目8個,總投資6000萬美金。去年,該村實現利稅9000萬元。
????現在,水集一村呈現出集體經濟、民營經濟齊頭并進的良好發展態勢。截至去年,該村集體改制、租賃企業達56家,民營企業達58家,個體工商戶達800家。外出務工的村民越來越少,自主經營、自我發展、自己當老板的村民越來越多,真正實現了“集體增積累、村民富口袋”。據統計,該村70%以上的村民實現了“家家有網點、人人做生意、戶戶當老板”,十萬元戶比比皆是,百萬元、千萬元、甚至過億元戶,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
????錢袋鼓了,腦袋也要“富”
????村民富了,村集體有積累了,村兩委成員又在提高村民生活質量上動開了腦筋。
????在水集一村,村集體每年支出300多萬元,用于被征地農民保障、村民醫療投保、弱勢群體救助,以及烈軍屬、老干部、老黨員、老年人定期走訪慰問,新錄取大學生助學獎勵等群眾福利。該村設立了20萬元的“水集一村愛心基金”,用于救助村里的大災大病及弱勢群體。愛心基金主要來自黨員干部捐款、村集體捐款、個人捐款、企業捐款和社會捐款。自基金啟動以來,先后撥款5萬多元,救助百姓30余人次。
????該村聘請上海同濟大學對村莊進行了高起點規劃,投資1.2億元改造開發村民別墅樓、公寓樓20萬平方米,使70%以上的村民住進了樓房。投資600萬元,建成占地50畝的省級文化大院,成為周邊居民健身、娛樂、休閑的好去處。據粗略統計,每年有18000多人次到該村文化大院活動。
????與此同時,該村組織成立了鑼鼓隊、秧歌隊、老年健身舞、京劇票友、戲迷協會、健身操等6個文藝團隊,1000多名村民常年參與活動,先后自編自演了《農家樂》、《說說今日好生活》、《婆媳情》等短劇、小品、秧歌節目18個。(本報記者 劉麗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