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3月18日訊 昨天,記者接到家住市北區的宋先生的電話,反映近期他和附近小賣部的店主多次被騙,收到HB開頭的假幣。本網記者就此事展開調查。
連續兩天來店用HB假幣行騙
宋先生和妻子在青島
第四中學門口開了家小賣部,平時的顧客主要是周圍的街坊鄰居和學校學生。時間久了,來來往往的人基本都認識。
3月15日中午,宋先生妻子小劉正在看店,進來個四十歲左右的婦女,說要給孩子買個小玩具。她拿著玩具端詳了一會兒,問能不能再便宜些?小劉解釋說,做小本生意的,不好再降價了,就五塊錢。這時,中年婦女拿出張100元整錢,讓小劉找零錢。小劉本能的看了看錢,是真的,剛要低頭找錢,中年婦女又反悔了,說不買了,把100元還給她吧。結果還沒走出小店門口,中年婦女又折回來說,還是買了吧。這一回,小劉沒注意,這張100元和剛才的100元已經不是同一張了。
中年婦女走了以后,小劉才回過頭又看了看錢,發現受騙了。她收到的是一張HB開頭的假幣。
誰知,第二天中午,一個長得很魁梧的中年男子來到店里,試圖用同樣的伎倆再次行騙。幸好,看店的宋先生在他第二次給錢時又仔細的看了看,發現是假錢后要求中年男子再換一張。中年男子一看露餡了,說不買了,轉頭就沖出小賣部。等宋先生追出來,中年男子早就無影無蹤了。
騙子偏愛偏僻小賣部向農村進軍
采訪中,記者發現,此類騙子經常出沒于比較偏僻的小賣部,比如農村、市郊、社區、學校旁邊等客流比較單純的小店。因為此類小店的顧客群比較單一,以學生或周圍居民為主,大家平時都比較熟,不容易出現行騙情況。店主平時也沒養成拿到50或100元鈔票馬上驗真假的習慣。這就使騙子們有了可乘之機。
位于萊西某村的張女士也是受害人之一。有天中午,張女士正在小賣部吃飯,進來個十七八歲的小伙子,說要買瓶醋。張女士熱情的招待他,小伙子用上述同樣的伎倆,把錢來回換了兩次,就換出張假幣。小伙子走后,張女士當時還沒發現。一直到晚上點錢的時候,她丈夫發現了張假幣,她才意識到自己受騙了。連續兩天,張女士都睡不好覺,她說,他們家小賣部一天才能賺到二三十塊錢,騙子一下就騙走他們五六天的利潤。她到現在想起來還自責,當時應該好好看看才對。
都是被騙子培養出來的經驗
另一個此類騙子比較集中的地方就是各類小商品市場,人群集中,顧客多的時候,店主經常來不及仔細驗錢。記者就這個問題在即墨小商品市場連續采訪了六家店主,其中四家店主都表示有過類似的經驗,但多數是在他們剛開業的時候。
據店主們介紹,剛開店的店主、看起來比較年輕的店主是騙子們經常下手的對象。“剛開店的店主一般之前沒有做生意的經驗,對每個上門的顧客都很熱情,而且非常容易相信別人。對真假錢的辨認也沒有足夠的經驗。所以,剛開始交點學費是很正常的。”某即墨小商品市場某外貿店的店主說,“干個三四個月基本就有經驗了,像我都開店三年了,現在很少收到假錢。經常在這邊逛的騙子心里很清楚誰是新店主,誰是老店主的。”
“我的經驗都是騙子們培養出來的,我開業第一個月,就收了七張假幣。”某飾品店的小劉說。(青島新聞網記者孫璐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