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區長”與他的24套房子
????主管土地開發多年的“浦東地主”康慧軍,或許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倒在房子上。2月3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做出一審判決:康慧軍因受賄590余萬元,另有1211萬余元巨額財產來源不明,兩罪并罰判處其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其個人全部財產。妻子王孝琴也因受賄,獲5年有期徒刑。
????房子
????康慧軍倒了,倒在了他最熟悉的房地產上。
????此前,從1993年出任浦東新區經貿局局長開始,他就與房地產商打交道了。“浦東新區情況特殊,經貿局主管外資項目審批,境外房地產商進駐都要經過康慧軍。”一位當地知情者告訴本刊記者。此后直至落馬的14年間,康慧軍從未與土地絕緣。
????1998年,“奉旨下海”的康慧軍出任陸家嘴集團一把手,主管“中國最金貴的地塊”。陸家嘴集團網站上介紹,公司的主業即包含“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土地成片開發和綜合經營”,康慧軍也由此得了個“浦東地主”的戲稱。2004年,康慧軍升任浦東新區副區長(正廳級),所分管的金橋地區,因土地資源豐厚,亦給他帶來了“浦東新地主”的稱號。
????2007年六七月間,在上海紀委對局級以上公職人員住房情況進行的普查中,康慧軍所居住的一套仁恒濱江園327平方米的大宅,以281萬元的購買價格引起了紀委人員的注意。在上海,誰都知道瀕臨黃浦江的這個高檔小區價格不菲,每平方米至少在3萬元以上。經此一查,結果卻不免驚人,康慧軍夫婦前后經手的房產多達24套,至案發時仍實際擁有14套。
????翻開上海地圖,如果在上面詳盡標出康慧軍夫婦名下擁有的14套房子,會發現它們廣泛散布在上海的浦東、長寧、普陀、靜安等區。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10套房子分布在浦東,這正是康慧軍經營多年的地盤。從5層樓高的破舊小區,到35層高的西式花園住宅;從只有30多平方米的一室戶,到300多平方米的四室兩廳;從瀕臨黃浦江的金貴地段,到比較偏遠的高速路邊,可謂四處分布。
????“康氏夫婦主要以投資房產作為生財之道,尤其是妻子王孝琴,手里一有了錢就想買房子。”王孝琴的辯護律師周齊告訴本刊記者,“王孝琴在保險公司的業務主要圍繞房產保險展開,所以,她會有意關注房市方面的信息,加上康慧軍主管土地開發與規劃,相比別人他會更早知道哪個地段的房子有升值潛力。”
????只要隨意挑選幾個樓盤走走看,就能知道康氏夫婦的“投資眼光”了。判決書上認定的14套房子中,有3套房子的購買價格超過了200萬元,雖然它們分布在3個不同的區,但尋找起來并不難,只需坐上2號地鐵就可以一網打盡。
????從2號線東昌路站出來,用不了10分鐘就能抵達位于浦城路99弄的仁恒濱江園,2001年康家就搬到這里,沒想到6年后也是這里的那套豪宅把康慧軍拉下馬。一位從事房產中介工作多年的人士向本刊記者介紹,仁恒濱江園是新加坡仁恒房地產有限公司在浦東開發較早的高檔住宅小區,不僅地理位置優越,其質量在浦東新區也是數一數二的,“現在售價在每平方米3.5萬元左右,大戶型的租金不會低于每月3萬元”。
????進出小區的門口有兩條行車道,如果步行則只能從旁邊狹窄的偏門進入。穿黑色呢子大衣的保安把守在門口,看到有要進入的行人就會攔下來查問一番。小區里邊綠化率高達50%,4座高層住宅環攏布局,中間的空地上有山有水。每棟樓里的大堂都按五星級酒店標準建造,為了保護住戶的私密性,不僅要通過一道安全門,甚至連上電梯也要打卡,只能在自家所在的樓層停下。
????據物業人員介紹,康慧軍所住的503室是小區中最大的房型,四室兩廳,4個臥室中有兩個配備獨立衛生間,甚至連餐廳里都有專門的早餐吧。陽臺朝向黃浦江,在旁邊的新樓盤沒建成前,能將璀璨的黃浦夜景盡收眼底。這里所處的位置不言而喻,方圓500米之內,除了環球金融中心、金貿大廈等地標建筑,還散布著湯臣一品、匯豪天下、財富海景花園等滬上最高檔的樓盤。
????判決書顯示,2001年1月,康慧軍夫婦以119萬元的總價購買了仁恒濱江園一期的一套房子,面積大約144平方米。2005年底,又看中了仁恒濱江園三期的樣板房503室,面積327平方米。仁恒房產公司提出多套優惠方案均被康氏夫婦否決之后,最終達成了用舊房換新房的協議,差額面積180多平方米仍按照最先開盤時的單價8300元/平方米成交。為了掩人耳目,房產公司高層幾經商議,終于想出了“工作失誤”的理由,說法是康氏夫婦本來有過預定但卻被工作人員遺漏了。
????結果,也就是這個并不高明的“工作失誤”為康氏夫婦省下了將近489萬余元。在最后法院認定的590余萬元受賄額中,僅此一項就占據了4/5的比例。此外的其他房產中,被法院明確認定“低價買入”的并不多。“在某種程度上,近幾年來市場上房市股市飛漲,也使得康氏夫婦的資產迅速膨脹。”王孝琴的另一位辯護律師翟建如此認為。
????乘2號線從東昌路出發,在南京西路下車,出站步行5分鐘,就會來到康家另一處豪宅。小區的名字叫國際麗都城,會所、泳池、網球場一應俱全,地處南京西路黃金商業圈,周圍都是當年的老上海獨棟洋房,出門步行幾分鐘就是上海奢侈品牌最密集的恒隆廣場、中信泰富、梅隆鎮廣場等購物中心。位于16號樓的這套房子,周圍被小橋流水環繞,鬧中取靜,被物業人員稱作“靜安區最好的小區住宅”,雖然只有170多平方米,月租金卻在2萬元以上。
????繼續乘2號線至婁山關路站,就到了康氏的第三套豪宅——虹橋華庭。位于古北路上的這個小區,在周圍破舊的住宅映襯之下,顯得更奢華,翠綠花木中間是一條條用鵝卵石鋪成的小徑。康氏擁有的4號樓那套房子已經空置了一年多,小區的管理人員甚至都不知道它的主人已經鋃鐺入獄。“作為高檔小區,我們不能過問業主的私人信息。”相比周邊的小區物業人員,這里的人更顯幾分神氣。
????除此三處之外的其他房產,購價大多在八九十萬元,但在前述房產中介人士看來,“現在至少也得翻了兩三番”。海上國際花園、陸家嘴花園、涵合園……一個個在業界幾乎人人熟知的中高檔樓盤,都有康氏夫婦的投資。判決書顯示,現有14套房產的總價值(即買入價)高達1420余萬元,僅房屋出租一項,康慧軍夫婦就從中獲益133萬余元。
????康氏夫婦的“炒房投資”不可謂不成功,如果算上此前經手過的另外10套房子,他們僅在房屋轉手買賣的“投資”上就曾獲利568萬余元。判決書顯示,從買入到賣出,最長的間隔時間也不超過3年,即可獲利近百萬元。而間隔最短的一次,2003年2月以朱某名義購入位于東方路的兩套房產,同年5月和6月就轉手賣出,獲利41萬余元。
????票子
????康慧軍夫婦哪來的這么多錢炒房?這是外界的普遍疑問。24套!在房價高漲的年代,康氏所擁有的房產數量遠遠超過了百姓對這一級別官員的預想。
????康慧軍夫婦有錢嗎?或許,這是回答上一個問題之前有必要思考的現實。
????判決書顯示,康氏夫婦的合法性收入有如下幾項:康慧軍自1979年9月以來的職務收入335.9104萬元,王孝琴自1991年4月以來的職務收入526.4616萬元,法人股、債券收入700.2萬元,購房退稅收入104.67萬元,康慧軍貨幣分房收入93萬元,康慧軍夫婦依靠13套房屋租賃獲利的133.91萬元,康慧軍夫婦“炒賣”10套房產的獲利568.3885萬元……在看守所,康慧軍曾向他的辯護律師抱怨法院認定的合法收入少算了,“擔任陸家嘴集團一把手時,年收入不會低于50萬元,實際算起來,職務收入應該要比這個高不少”。
????如此看,康氏夫婦并不缺錢。其實,按照妻子王孝琴的供述,最早開始買房炒房的錢就來自這些收入,此后通過轉手和出租還貸,雪球越滾越大。至案發時,康氏夫婦所有全部財產為3499.6651萬元,除去支出的357.2400萬元,以及能夠明確來源的2645.3578萬元之外,仍有1211.5473萬元不能說明合法來源,由此即構成“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
????康慧軍的辯護律師王嶸提醒本刊記者注意,在法院認定的受賄額中,除去房產差價外,其余百萬元左右的受賄大多來自與其關系較為親密的同學或下屬,“雖然康慧軍也知道拿錢不對,但很多時候看上去是一種出于感情交往的紅包,從心理上也就暫時認可了這種模糊性比較強的賄賂”。
????判決書顯示,2004至2006年間,康慧軍先后利用擔任陸家嘴集團總經理、浦東新區副區長的職務便利,安排其原秘書何某先后擔任陸家嘴集團下屬浦東新區土地發展(控股)公司總經理助理、新大陸公司總經理等職,并為何某之妻提供幫助。2006年7月,何某以祝壽為名,將2萬元港幣直接送到康慧軍的辦公室。2007年9月,何某在得知康慧軍即將出訪臺灣地區后,在康慧軍辦公室送給他一只裝有3萬元新臺幣的信封。
????2002年,康慧軍在任陸家嘴集團總經理時,將集團名下御橋小區B地塊土地使用權轉讓給自己的老同學徐某所在的房產公司。判決書顯示,當時,按計劃該地塊原本由陸家嘴集團下屬公司自行開發,但在康慧軍的指示下,最終轉讓給了徐某,且為了避免招標轉讓程序,特意將轉讓合同日期倒簽了4個月。此后,徐某夫婦先后送給王孝琴2萬英鎊,名義是讓同在英國讀書的康慧軍之子照顧自己的兒子。
????“這些行賄人與康慧軍夫婦有過多年的交往,一定程度上他們放松了警惕性,心里容易覺得可能都是正常的答謝。”王嶸律師如此分析,“很多人也正是鉆了這個心理空子,但積少成多,也就容易觸犯法律。”據知情人士透露,康被“雙規”后,有紀委官員找他談話,告訴他,“你幸虧沒有索賄行為,要不然性質就嚴重多了”。但也就是這一筆筆看似并不驚人的“答謝禮金”,將康慧軍推向了深淵。
????翟建律師代理過不少官員刑事案件,其中也包括“社保案”中的祝均一、王成明、殷國元等人,所受賄賂大都與房產有些關聯。“現在有些官員,真金白銀不敢拿,就通過低價買房等形式變相受賄,這樣心理上會有些僥幸,覺得自己并沒有犯罪,只不過是熟人關系打個折而已。而房地產商也樂得如此,當地父母官找到頭上,總歸是要給個面子的。”
????這樣的僥幸心理在康慧軍身上表露無遺。據知情者介紹,康慧軍在購買仁恒濱江園第一套房子的時候曾向浦東區委打過報告,詳細交代了所享受的優惠,但在換第二套房子的時候,卻沒有再打報告,“或許他自己也意識到享受的優惠太大,不方便向上交代了吧”。即便如此,康氏夫婦還是有些擔心將來不好向組織交代,才認可了房產公司提出的“工作失誤”理由,“也許他們認為這樣就安全了”。
????據前述房產界人士透露,領導低價買房似乎并不鮮見,“畢竟,對地產商來說,也不差那一套房子的錢,誰不想跟當地官員搞好關系,給他們打個折幾乎成了潛規則”。據證人仁恒房產公司某高層講述,當初以優惠價格為康慧軍換房,并沒有明確的目的要求回報,而“只是想發展長期關系”。
????事實上,從法律層面看,只承認了康慧軍曾為仁恒公司買地提供了方便,但并未有切實證據證明仁恒公司從中獲取了具體的非法利益。“房地產開發是一種與政府關系緊密的商業行為,官員低價買房得了實惠,房產商為了跟他們搞好關系,也愿意拉攏官員來入住自己的小區,對外銷售的時候甚至還會形成一種廣告效應呢。”上述房產界人士對本刊記者分析道。
????其實康慧軍的案發也并非全無征兆。就在上海“社保案”已近尾聲的2007年夏天,中紀委于當年5月29日發布《中共中央紀委關于嚴格禁止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若干規定》,其中第一條即指向“利用職務便利為請托人謀取利益,以明顯低于市場的價格向請托人購買房屋、汽車等物品”的“隱形腐敗”官員,規定要求此類官員如能在6月29日前主動說清問題,可獲從寬處理。
????“康慧軍的案子提醒我們,對于這種利用職務便利的行為,在法律認定上還有很多模糊的地方。”翟建律師對本刊記者說,“在官本位思想仍然盛行的今天,領導自己的身份就是個招牌,不管是出于尊重也罷,還是利用也罷,誰都想巴結。”
????妻子
????身份問題,這也正是導致康慧軍落馬的另一件利器。
????其實,與其說是康慧軍的24套房子,倒不如說是王孝琴的,最起碼現有的14套房產,至少有12套都登記在王孝琴名下,而收受賄賂里邊,也有很多是直接交給王孝琴的。由此,王孝琴也以從犯論處,被判處5年有期徒刑。
????她一直沒有認清“區長太太”的身份意味著什么。
????“在我的接觸中,總覺得王孝琴就像是溫室里的花朵。”辯護律師周齊說,“雖然她與丈夫康慧軍在學歷、視野、官職等方方面面的差距,但兩個人感情比較好,康慧軍一直小心翼翼地保護著妻子。”
????資料顯示,康慧軍從一個江西知青起步,不到30歲就已擔任黃浦區團委書記,后來又自學考取了法律碩士學位。而王孝琴的最終學歷是大專,原先一直在一家國企做普通員工,企業破產后才在丈夫的幫助下來到保險公司上班。
????隨著康慧軍的步步高升,“王孝琴一直是同事、朋友羨慕的對象,她不懂得社會的世態炎涼,甚至還有些幼稚”。周齊律師的分析來自于在多次接觸中,王孝琴無意中流露出的困惑,“交往多年的老朋友,送個紅包不很正常嗎?”
????“這也正是傳統家庭結構中常見的現象,男主外,女主內,男人掙錢,女人管錢。”經驗豐富的翟建律師并不感到驚訝,“很多時候,不好直接公關領導,就從他的身邊親屬開始,而領導也樂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貌似眼不見為凈。”
????就連康慧軍也是這么說的。“我心里不是不明白,但我情愿最好不知道那些事。”他在被捕之后如此自悔,“實話說,我有鴕鳥心態和僥幸心理。”
????在周齊律師看來,“如果不是因為丈夫的顯赫地位,王孝琴也就是個典型的上海婦女,精于算計,樂意理財,愛貪小便宜”。生活中,王孝琴并不高調。她沒有高舉著“區長太太”的牌子去向房地產商施壓,但她看中的房子總會輾轉找到熟人從中介紹,“她覺得是因為自己投資眼光好、人緣好,可外人誰不清楚她的身份?”
????或許讓外人感到驚訝的是,王孝琴自1991年來的職務收入要遠遠高于丈夫自1979年來的收入。其實,少有人知道那是因為保險公司為了讓她多掙些業務提成,專門為她配備了一支優秀團隊。
????周齊律師跟記者講起一個外人眼中的“笑話”。在看守所里,有獄警向王孝琴感慨:“為什么我老公炒股總是賠錢,而你能賺這么多呢?”王孝琴不假思索,甚至有些得意地回應:“我是真有這個天分,對股市有研究。”的確,從上世紀90年代入市開始,王孝琴投在股市上的資金前后加起來不過400萬元,但卻漲了四五倍,她在投資上幾乎沒有失手過。只是,一切都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無論是保險公司高管的身份,還是區長太太的身份,都會使得她在股市上比普通人掌握更多的信息”。
????“這也正是現在高級官員所面臨的道德風險,一方面是交往多年的老同學老同事,一方面又是自己的親屬,如果不能更加嚴格遏制私欲,就很容易出問題。”在王嶸律師看來,商人對官員的附庸心態,制造了大量的灰色地帶,“康慧軍夫婦不缺錢,但又不是不愛錢”。
????生活中,王孝琴并不闊綽。在現有的14套房產中,有一套位于商城路1177弄的房子價格最低,僅為9.5萬元。這個建于上世紀90年代的小區已顯破舊,6層的居民樓密集排列,看起來非常擁擠。鄰居阿姨告訴本刊記者,王孝琴母親就一直住在這套面積僅有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甚至就連康慧軍升任副區長之后也沒有搬離。外人看來多少有些寒磣,但王母卻很知足,從蘇北遷居上海的王家早年貧寒,王父去世得早,是王母一人拉扯著三個孩子長大。
????涉世未深的王孝琴,倚靠丈夫的身份多年來苦心經營,卻不曾想最后終因愛財如命轟然坍塌。在看守所里,她仍沒有清晰意識到自己的身份,得知股市行情急速下跌之后,曾多次心急地向獄警求助:“能不能幫我把股票拋了?”她不知道,屬于他們夫婦的資產早已被全部凍結。(魏一平 感謝劉穎先生對本文的大力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