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傳濤
????“媽媽對不起,我不能陪你,我死后把我的肝移到爸爸的身體里去,救爸爸。”這是家境清貧的13歲初一女生琳琳(化名)在吞下200片安眠藥之前,留給母親的遺書,現在,這個孝順的孩子被搶救后如今仍未脫離危險,債臺高筑的家中蒙上了又一層陰影。(2月4日《現代快報》)
????當這樣一個悲壯的故事出現在網上之后,旋即引來了無數網民們的關注。在網友們的留言中,有為此而感動者——因 為初一的小孩就如此懂事,做出驚天地泣鬼神之舉,這份偉大的親情真的讓人很感動;而也有人覺得小女孩兒這樣做是一種既可悲又無知的行為,孩子是好孩子,但也是一個傻孩子。
????究竟這個女孩子的做法合理與否,我并不想去過多的討論,值得思考的卻有這么一個問題:外國會有自殺救父的孩子嗎?拋開自古以來《孝經》及“孝文化”對我國民眾觀念的影響,我只想從社會現狀即醫療體制現狀來探討這一問題。
????在外國,窮人有沒有享受免費醫療的可能?拿美國來說,根據美國的法律醫院必須對急癥病人不論身份、狀況先作救治。就是依據這樣的法律,美國各州都針對窮人制定了不同的醫療政策,而當整個家庭的存款和資產低于一定數額時,病人就可以享受政府的公費醫療。但是,我國卻不同,我們常常看到因為沒有錢而被拒之門外的看不起病者,更會看到一些為了治病而賣這賣那甚至賣身的“壯舉”。而琳琳正是因為覺得父親沒有錢去換肝,所以才選擇了自殺。
????琳琳的自殺是對自己家庭窮困的無奈,更是對我國滯后的醫療保險體制的拷問與鞭撻。可以說,一個好的醫療保險體制不僅能減少窮人看不起病現象的發生,更能避免琳琳這樣“中國式自殺”的出現。當然,我國的醫療改革是難度極大的系統改革,這就有必要全面總結這些年來的經驗教訓,同時借鑒外國在這方面的實踐,來促進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