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薩滿傳人張宗華表演“放泰尉”

????張氏家族表演“打五路” ■本組圖片 錢文波/攝
??? 浙江在線6月23日報道 昨日一早,中國薩滿文化遺存學術研討會參會代表數十人前往伊通滿族自治縣,在那里,他們參觀了滿族博物館。下午,代表們在牧情谷旅游風景區內觀看了3個家族的4項薩滿表演,專家們對此次精彩的薩滿表演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尤其是遠道而來的專家學者更抓住時機,紛紛拿出照相
機、攝像機來記錄薩滿表演。各地專家呼吁,這種傳承到現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全社會應該盡全力地保護和挖掘。
????薩滿祭祀
????腰鈴重10多斤
????昨日13時許,天氣放晴,在牧情谷旅游風景區神鷹山上的祭壇表演場內,當穿著“神服”,佩帶沉重腰鈴,手拿鼓和馬叉的70歲老人石宗祥在助手的陪同下出場,整個表演場馬上靜了下來,所有人的目光全部集中在這位年邁的薩滿身上。石宗祥一開始跪倒在地,有節奏地敲響鼓,伴隨著鼓的韻律,石宗祥哼唱起了蒼涼而又極具韻味的“神曲”……
????“我這個腰鈴是祖上傳下來的,一共能有10多斤重,共有48個鐵鈴。”石宗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是吉林省九臺市滿族石姓薩滿第九代傳人,他所表演的是薩滿祭祀中的一個片段,名字叫做“野神祭”。
????另外,來自吉林烏拉街83歲高齡張俊文老人,和四個族人一起表演了薩滿祭祀——“放鷹神”。
????銀簪穿腮 滴血未流
????兩根銀簪子從兩腮穿過,拔出時滴血未流……如果不是親眼目睹,您能想像這樣的一幕嗎?昨日,當來自吉林烏拉街漢軍旗薩滿傳人張宗華帶來這樣一場完美的表演時,表演場上的觀眾不禁發出了一聲驚呼。
????張氏家族的表演從一開始就讓大家大開眼界,第一個表演叫做“打五路”。張宗華扭動腰鈴,他的兒子張洪年也參與表演。表演中,張洪年手握兩柄大刀,一柄刀刃面向自己的胳膊。每開一路“光明大道”,張洪年都用力地將另一柄刀背砸在胳膊上的刀背上數次,砸的同時口中“喝、喝”作聲。表演進行得驚心動魄,然而他的胳膊并未受傷。
????張氏家族表演的第二個節目“放泰尉”更是引人注目。張宗華告訴記者,這個表演講述的是上方一位野豬神來到人間玩耍,走時帶走了人間的邪惡和災難。表演中,張宗華還需要模仿野豬神,兒子張洪年邊哼唱著“神曲”邊將兩根銀簪子分別插在他的兩腮,觀眾們紛紛將相機、攝像機的鏡頭精確“瞄準”,記錄下了這精彩一幕。隨后,兩腮插有銀簪子的張宗華扭動腰鈴,伴隨著鼓點和“神曲”的旋律搖擺舞動。當兒子張洪年慢慢地將銀簪子卸掉時,觀眾們的心被再次牽動,當看到張宗華兩腮完好,滴血未流,觀眾們不禁驚嘆起來。
????咋傳承得想個招
????昨日,記者發現,石宗祥的助手在協助他表演時,一些細節方面顯得有些生疏,不能與老師石宗祥很好配合。“這東西又不能掙錢,現在很少有人愿意學了。”當記者談起這個問題時,石宗祥透露出了自己的一塊心病。
????“我沒什么文化,這些東西讓我寫,肯定寫不出來,只能從‘腦袋’里‘拿’了。”石宗祥告訴記者,讓他心痛的是,雖然自己是薩滿傳人,但是他的幾個兒子對這件事并不感興趣,沒有一個人愿意繼承他的這份遺產。而且同族里的很多年輕人都跟他的兒子們一樣,不愿繼承,而且有些人對此很反感,這讓石宗祥很苦惱。
????石宗祥說,多少年來,他始終堅持尋找傳承人,并辦班傳授薩滿表演技藝,可是經費上一直有難題,這筆經費對靠種地為生的他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他希望能有一筆經費支援他辦薩滿文化表演培訓班,傳承這種文明。“我會不遺余力地傳承下去。”石宗祥說。
????看過精彩的薩滿表演后,很多薩滿文化方面的專家贊嘆不已。他們鼓勵這些薩滿,一定要將這份遺產保留下來,傳承下來。各地專家紛紛呼吁,這種傳承到現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全社會應該盡全力地保護和挖掘。據了解,這次參會的代表分別來自北京、新疆、內蒙古、西藏、廣西、上海、遼寧、黑龍江、吉林等省、市、自治區,共計80余人。大會收到論文近40篇,不久,這些論文將被編制成論文集,供中國薩滿文化遺存學術研究。
????相關資料
????薩滿文化與“跳大神”完全不同
????提到薩滿跳神,很多人會誤以為是民間流行的巫婆和神漢的“跳大神”,其實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薩滿跳神只是薩滿舉行諸多儀式的一部分,最初并不收取任何報酬,也并不僅僅是為了治病,而是為了儀式的需要。“跳大神”則是留存在民間的,純粹以欺騙為手段、以贏利為目的而進行的封建迷信活動,是被國家明令禁止的。 (記者 隋勝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