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馬英九在“總統府”接見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囑托相關談判事宜
????馬英九力推兩岸復談
????江丙坤來大陸前,他兩次召見江面授談判事宜
????據臺灣《東森新聞》報道,6月11日上午,啟程前往北京的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一上飛機就緊盯著“總統府”發過來的文件仔細閱讀。而在他出發的前一天晚上,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與他碰了面,就兩會復談事宜“再次作出指示”。
????應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的邀請,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于6月11—14日率團訪問北京,就兩岸周末包機、大陸居民赴臺旅游事宜進行商談,中斷達9年的兩會協商談判再度開啟。 此次兩會復談得到了馬英九的高度重視,他從建構政治基礎、精選組織人員、加強輿論宣傳等方面著手做工作,期待兩會商談達成實質成果。
????準備精美藝術品作禮物
????此次兩會復談是海峽兩岸關系緩和和改善的重要標志,受到海內外輿論的高度關注。兩岸媒體記者更是大陣勢出動,其報道陣容與1998年報道“汪辜會談”的規模不相上下。這次臺灣共有120多名記者報道兩會復談,加上香港和大陸媒體以及國際媒體,大陸國臺辦已經核準了430多名記者采訪兩會復談。
????為了這次歷史性的復談,臺灣海基會方面進行了充分準備。6月9日上午,海基會副秘書長張樹棣率領5名海基會人員組成的先遣團抵達北京,為江丙坤到京進行前期準備。
????另外,海基會還準備了兩份特殊的禮物,分別贈予海協會和海協會會長陳云林——送給海協會的是一幅長達190厘米、以臺灣中部風景為主題的竹雕,禮物命名“晴空萬里”;贈予陳云林的禮物則是臺灣藝術家吳寬亮的琉璃作品,作品上有16個字,融入了江、陳二人的名字。
????多次強調堅持“九二共識”
????兩會復談表面上是海基會充當馬前卒,背后其實是馬英九掌舵指揮。馬英九上臺后面臨重建政治、經濟、兩岸關系的重任,而實現兩會復談是他打開諸多癥結的關鍵之一。
????由于堅持“九二共識”是兩會恢復商談的政治基礎,因而馬英九在當選、就職前后接受島內外媒體采訪時,頻頻釋放出改善兩岸關系的積極信號,表示愿意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盡快恢復兩岸兩會商談。
????6月9日,馬英九為江丙坤一行來大陸餞行時,強調兩岸復談仍是基于“九二共識”基礎,認為這是“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重要含義。他還多次表示,任內不搞“兩國論”,不搞“法理臺獨”,反對陳水扁的“正名運動”等,為兩岸建立政治互信,夯實兩會復談打下了政治基礎。
????行前反復叮囑江丙坤
????為使兩會商談順利進行,馬英九十分重視海基會的人員組成。為便于海基會提前運作,馬英九早在就職前就任命了江丙坤為海基會董事長。島內輿論分析,江丙坤是國民黨副主席,曾擔任“立院副院長”,黨政資歷完整,尤其是多次來大陸訪問,與大陸有關方面建立了良好的感情。馬英九寄望江丙坤的高規格和與大陸打交道的經驗,爭取兩會復談能早出成果、多出成果,為其島內施政加分。
????而此次海基會來大陸的談判陣容,也體現了馬英九的良苦用心。據報道,此次海基會來大陸的協商代表共19人,代表團分成兩個小組,直航小組由海基會副秘書長張樹棣負責,旅游小組由海基會秘書長林淑閔負責。代表團的官員陣容是歷年來層級最高、規模最大的談判陣容,體現了馬英九希望兩會商談有所成果的急迫心情。
????海基會來大陸之前,多次受到馬英九的親自召見,面授談判事宜。據臺灣《聯合報》報道,6月9日上午,馬英九、蕭萬長在“總統府”接見了海基會代表團。“行政院長”劉兆玄、“國安會秘書長”蘇起、“陸委會主委”賴幸媛等一字排開,為代表團送行。
????馬英九強調,這次復談“具有重大意義”,是10年前“汪辜會談”之后兩岸兩會第一次舉行協商。“我特別提醒大家,大家都在寫歷史,歷史寫下去,可能對臺灣的未來都有很深遠的影響,全民都對各位有很大的期待”。
????10日晚,在海基會主辦的臺商端午節座談聯誼會上,馬英九再次就兩會復談表達了他的重視。馬英九說,兩會復談顯示兩岸關系將出現“結構性改變”。他還說,希望7月能看到兩岸空運首航以及大陸觀光客來臺。用餐時,馬英九頻頻與江丙坤耳語,顯然有行前交付任務的意味。
????發動輿論攻勢爭取民意
????為爭取民眾支持兩會復談,馬英九發動黨政機器,宣傳兩會復談的重大歷史意義,駁斥民進黨、泛綠陣營誣蔑兩會復談“矮化臺灣主權”、馬英九對大陸“讓步太多”的言論。
????馬英九首先強調,兩岸同意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協商,兩岸關系將出現對臺灣有利的結果。“陸委會主委”賴幸媛也表示,大家樂見兩岸兩會恢復制度性協商。
????國民黨中央副秘書長兼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毫不客氣地批駁民進黨的不當言論。他說,民進黨執政8年讓兩岸制度化協商管道完全中斷,臺灣民意與國際社會迫切需要兩岸復談,民進黨不應有酸葡萄心理。國民黨中央機關報《中央日報》網絡版連續發表多篇社論,高度評價兩會復談對話“符合兩岸同胞的利益”、“符合國際社會的期待”。
????對于兩會會談的內容及成果,海基會充滿期待。據海基會相關人士此前透露,由于本次會談話題都已“相當成熟”,因此對話將由過去3層級的協商模式,減縮為本次的兩層級協商——12日直接由海基會副董事長與海協會副會長層級進入相關協商,13日早上完成協議的簽署。協商內容將采取各自發布新聞稿的方式予以公布。島內輿論分析,商談最后“會出現對臺灣有利的結果”。(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
??? 專家分析 馬英九為何重視兩會復談
????對于此次兩會復談,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高度重視,希望兩會“制度性協商”發展下去,出現“對兩岸關系正面的、對臺灣有利的結果”。馬英九對兩會復談寄予厚望,除了大陸方面積極推動外,與他執政后島內民意走向,尤其是島內經濟現狀密切相關。
????努力搞活臺灣經濟
????務實推動兩岸經貿、實現“拼經濟”的承諾,這是馬英九爭取民眾支持、穩定政局的關鍵,同時也是馬英九大力支持兩會復談的最直接動因。
????陳水扁執政無能,臺灣經濟衰退。馬英九選舉期間提出“愛臺12大建設”及“633政見”,即年均經濟增長率達到6%,8年后人均所得3萬美元,4年內失業率降到3%以下,贏得民眾支持。
????然而,馬英九兌現競選支票的努力面臨一系列因素的制約。除陳水扁留下的爛攤子外,影響臺灣經濟發展的3駕馬車,即民間消費、公共建設投資、外貿出口,均呈疲軟態勢。
????在大陸經濟發展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情況下,馬英九寄望兩岸兩會盡快恢復協商,為臺灣經濟發展注入大陸經濟的活水,為未來深化兩岸經貿交流創造條件。據馬英九估計,臺灣若每天開放3000名大陸觀光客,每人若消費新臺幣5萬元(約合1.25萬元人民幣),一年即有600億新臺幣的收入,并可創造4萬人的就業機會。
????追求兩岸長遠和平
????島內民眾對緩和兩岸關系的熱切期待,是馬英九積極推動兩會復談的民意基礎。陳水扁推行“急獨”路線,導致兩岸關系高度緊張,同時也造成島內藍綠對抗、政黨對抗、族群對抗,嚴重影響島內社會和諧。島內各界期待兩岸兩會恢復商談并達成成果,為島內政治、經濟、社會重建提供助力。
????島內輿論分析,政黨再輪替為兩岸“打開8年冰封的閘門提供了強大的民意基礎”。正因為如此,當民進黨攻擊馬英九、國民黨對兩岸復談“操之過急”、對大陸“讓步太多”時,國民黨理直氣壯地予以反駁,批評民進黨“與臺灣民意和國際期待背道而馳”。
????長期從事大陸政策規劃的經驗和對兩岸長遠和平關系的追求,是馬英九高度重視此次兩會復談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早在1987年臺“行政院”設立大陸工作會報時,馬英九就開始從事大陸政策的規劃和協調。他早年擔任“陸委會副主委”期間,曾參與海基會的創建以及“兩岸人民關系條例”的制定。
????李登輝拋出“兩國論”,中斷兩會商談,給兩岸關系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馬英九認識到兩會制度性協商的重要性,寄望兩會平等協商并不斷取得成果,逐步累積互信,實現兩岸和平。6月9日馬英九為江丙坤一行餞行時表示,這次兩會協商不僅談大陸居民赴臺旅游等議題,更重要的是奠定未來兩岸長遠關系的堅實基礎,建立制度性協商管道。(彭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