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4月10日,海爾洗衣機在上海舉行了主題為“速凈天下靜享未來”新聞發布會,會上宣布與GE消費與工業品集團、GE傳感及檢測科技集團(以下簡稱GE)展開合作,結成合作伙伴,將在洗衣機的“環保”、“節能”、“低噪音”、“智能化控制”等方面開展深層次研究,開發出劃時代的新技術并迅速應用到產品中。此次合作,標志著中國白色家電高端技術領域的跨界國際化企業合作,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對于中國家電產
業的國際化和高端化,無疑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改革開放初期“用市場換技術”的經營思路已經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需要,未來的競爭是企業之間基于地位平等、各自獨立和雙贏前提下的“伙伴企業”。正如《維基經濟學》所闡釋的:失敗者創建的是有墻的花園,而勝利者創建的則是一個公共的場所。海爾顯然深諳其中的含義,在2008年提出了“i”戰略,展開了跨國、跨界的全球優勢資源的整合協作,與GE的合作無疑就是這一模式的產物。
????互聯網令世界變得“扁平化”,意味著在一個因信息技術緊密而方便的互聯世界中,全球市場、勞動力和產品都可以被整個世界共享,一切都有可能以最有效率和最低成本的方式實現。
????在無可阻擋的全球化趨勢下,如何發揮比較優勢,成為了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殺手锏。奇瑞汽車與克萊斯勒汽車公司、中石化與道達爾……,都是發揮各自比較優勢,打造核心競爭力的成功實例。今天海爾的市場渠道、生產能力、執行力,加上GE的深度合作,將會是又一在全球合作背景下,發揮比較優勢的商業合作典范。
????全球化合作的“馬太效應”
????海爾洗衣機中國區市場總監丁來國表示說,借助技術升級的契機,“中國制造”的品牌日益變得響亮起來,中國正在成為高附加值技術產品的可靠制造中心,在高端洗衣機上應該也有可能打上“中國制造”的標記。同時,中國不能停留在低成本的制造能力的競爭優勢上,單純靠低成本競爭在未來站不住腳,必須要發揮技術競爭力的優勢。
????據了解,作為中國家電行業的領頭羊,自2002年以來,海爾品牌價值連續六年蟬聯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榜首。2007年,海爾品牌價值高達786億元。據EUROMONITOR調查結果顯示,海爾在全球白色電器制造商中營業額排名第四,品牌銷量排名第二。今天世界洗衣機十年來幾乎一半以上的重大進展來自于中國海爾,展現出了旺盛的企業研發活力。而一直以來享有“新技術魔盒”之譽的GE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電器和電子設備制造公司,它的產值占美國電工行業全部產值的1/4左右,2005年GE在中國的銷售收入達50億美元。兩大制造企業在高端“綠色洗衣機”技術領域的聯手,讓人們看到了中國家電企業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大趨勢。
????正如“馬太效應”中所提到的,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面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海爾與GE在全球范圍內的強強聯手,就是這種可使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的體現。它的結果不是簡單的1+1>2,而是會讓海爾洗衣機在技術層面的突破,呈顯幾何級數的增長。
????同一個夢想下的戰略伙伴
????在選擇合作伙伴的標準上兩家企業幾乎都有近乎苛刻標準,是什么讓GE和海爾洗衣機走到了一起?兩家企業給出的答案驚人的相同,“同樣的目標,同樣的夢想,使我們走到了一起,這就是對于環保化、對綠色的追求。”
????GE高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GE長期以來都在致力于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研發最先進的環保技術和產品,GE是第一家將環境保護納入公司戰略的跨國公司。GE認為環境保護將有很大市場。海爾洗衣機近幾年來也將環保作為新技術研發的主要方向,在這方面,兩家公司是有交集的,因此GE很快就決定與海爾達成合作關系。本次合作的速凈技術項目就是洗衣機環保領域最先進的環保技術。
????據悉,海爾與GE聯合開發的“洗凈即停”技術在洗衣機方面的應用,有效地為用戶實現節水、節電、降低衣物磨損。據統計,采用了洗凈即停功能的海爾洗衣機比普通洗衣機在磨損率方面降低約25%,省水省電各30%。此外,由海爾和通用電氣消費與工業產品集團共同研發出的ICM變頻電機和傳感技術將于近日內與消費者見面。ICM電機可以提供極高轉速并實時反饋洗滌速度、加速度,使精確調整洗滌參數成為可能。傳感技術則能實現無傳感器智能稱重,自動精確計算衣物負載重量以及精確不平衡檢測等功能使整機運行更精確,更平穩。這些頂尖是技術在洗衣機方面的全面啟用,無疑為海爾高速的全球化進程注入一支“興奮劑”。
????海爾方面表示:2008年海爾洗衣機將以全球無邊界的協作為依托沖擊全球前兩強,今天海爾洗衣機以維基經濟學中“對等、開放、共享、全球運作”的理念為基礎,提出的“i”戰略,核心之一就是對于全球優勢資源的整合和運作。GE公司在環保產品的研發上有著巨大的優勢,兩者的合作開啟了海爾洗衣機全球化協作的大幕。這一協作序幕的拉開,對于海爾洗衣機2008年實現全球前兩強的目標將是一種巨大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