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裝有十幾個攝像頭的房間內,一位全身布滿發光點的小姑娘正做著彎腰、踢腿等各種動作。一側電腦上,一個動漫人物隨著她彎腰、踢腿,動作一絲不差。這不是什么游戲,實際上,這個小姑娘正在幫動漫創作者進行運動捕捉,她所在的這個名為運動捕捉室的房間,是青島市首個數字動漫技術平臺的一部分。11月15日,這個投資2500萬元,經過近一年的時間建設的動漫技術支撐平臺正式啟用。 “這個平 硬件瓶頸困擾動漫業 幾個月前,在接受招商周刊“知本家”欄目采訪時,靈鏡當家人郭磊曾告訴記者,由于沒有動畫制作硬件,尤其是動作捕捉系統和集群渲染系統的支撐,靈鏡的三維動畫制作一直備受局限。當時,他們的動畫大都由動畫師一幀一幀地畫出來,或者到北京、深圳等地制作,耗時耗力。 以動作捕捉系統為例。如果不借助這套系統,一個動畫師一個月只能畫出幾秒鐘的動作,而使用這套系統,一天就可以捕捉幾十分鐘,效率可大大提高。 集群渲染系統更是如此。三維動畫片的制作,通常是首先由設計人員使用專業軟件在計算機上建立三維模型,再由大型計算機集群進行“渲染”。所謂渲染,包括著色和轉換,是三維動畫制作中最耗時間和計算的過程。這個過程究竟有多復雜?以大家都熟悉的《玩具總動員》為例,如果僅使用一臺電腦(單一處理器),這部長達77分鐘的影片的渲染時間將會是43年。而采用集群渲染系統,只需要80天。 “我們也想過自己購買這些硬件設施,但整套設備需要花費上千萬元。像我們這樣起步不久的企業,根本負擔不起。”當時,郭磊深為苦惱。 這種狀況同樣也困擾著青島市其他的動漫企業。目前,青島有從事動漫游戲、影視動畫、多媒體設計企業30多家,共有6部近300集動畫原創作品正在開發。 “由于在實際設計開發過程中沒有專業的技術支撐平臺供企業使用,動漫企業的作品普遍水平較低,與廣闊的市場空間形成了強烈反差,不能形成完整的動漫產業鏈。”青島軟件園有關人士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