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場鎮:“充了電”的農民“金點子”多 ???????膠南市大場鎮韓家洼村村民韓清強,經過培訓和外出學習,投資6萬元建起了康莊生態園,搞起了茶園養雞項目,并使自己的產品經過精心包裝,迅速走俏市場,鼓起了自己的腰包。 ???????如今在大場鎮,越來越多的農民像韓清強一樣,通過不斷充電、學習,走上了科技致富創業發展之路,迅速成為建設新農村的主力軍和受益者。 ???????為加快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步伐,大場鎮從去年初著手實施“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分批次、分步驟對全鎮農民進行培訓,力爭使每一戶家庭、每一個農民都能掌握一門以上的實用技術,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著力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扎實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大場鎮從涉農部門抽調技術骨干組成“周六下鄉服務團”,定期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還聘請省、市的農技專家進村入戶,面對面為農民解疑釋惑,手把手指導農民學用新技術。他們采取開辦實用技術培訓班、巡回講課、專題輔導等形式,傳播農業科技知識,并根據農村實際,為農民推出了“菜單式”、“全程式”服務,把技術培訓引進到農家大院、田間地頭、畜圈魚塘,增強培訓實用性。僅今年以來,使農民足不出村就品嘗文化大餐60余場次,農技專家進村免費服務2100余人次,分發農技資料3萬余份,舉辦各類培訓班42期。 ???????努力完善農村科技文化設施建設。全鎮先后建起村級文化中心32個,這些場所大都設有電教室、閱覽室,配有電腦、電視、科普光盤等電教設備,供農民免費借閱。成為農民獲取致富信息、提高科技致富本領的“加油站”,催生科技示范戶3200余名、科普示范村13個。 ???????建立了職業技能培訓、開發就業一條龍的產業化運行機制。鎮專門設立了勞動力培訓辦公室,制定了長遠規劃和詳細計劃,組織人員進村入戶調查摸底,將缺知識、少技術、收入低的農戶全部納入培訓范圍,使其都有一技之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如今,該鎮已與11家科研院所簽訂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協議,建立了長期的聯姻關系,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出實實在在的效果奠定了基礎。目前,該鎮已有2000余人被安置到單位,另有800余人實現自謀就業,有50余人辦起了個體養殖場,還有10多個農民由此鼓了錢袋,富了腦袋,具備了創業資本,開始反哺家鄉建設,成長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李 玉 楊兆知) |
上一篇:膠南市的科技興農路線圖
下一篇:靈山島:生態補償育出生態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