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克萊斯勒、量子公司、歐洲的菲亞特、伊朗最大的汽車集團IRANKHODRO……奇瑞近幾個月的合資項目不僅多得令人有些眼花繚亂,而且哪個合資合作者的分量都不輕。這還不包括在零部件領域與奇瑞牽手的諸多世界500強公司。
???????奇瑞頻頻合資(合作)的背后是盲目沖動還是早有預謀?這些合資(合作)的底線是什么?尹同耀心中的奇瑞“國際化”之路走到哪里了?還要怎樣走?把一個個獨立零散的新聞事件串起來后,合資背后的某些端倪就漸漸浮出水面……
???????頻頻合資
???????“奇瑞很少像最近這么熱鬧,很多事情都趕到一塊了,”奇瑞一內部人士如此感嘆。的確,6月,奇瑞與美國Quantum(2007)LLC公司合資組建奇瑞量子汽車有限公司,并擬在安徽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年產15萬輛汽車合資項目。據悉,該項目總投資高達58.3億元;
???????7月,與美國克萊斯勒集團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A1車成為雙方合作的首款車型,最快可能將以道奇品牌在今年圣誕節推向市場,其市場主要是拉丁美洲和東歐。同時,雙方中級車的相關合作也已啟動;
???????8月,與菲亞特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按50:50出資成立合資公司生產乘用車,新成立的合資公司將進行菲亞特集團汽車旗下的阿爾法·羅密歐和菲亞特品牌汽車,以及奇瑞旗下品牌汽車的生產和銷售;
???????牽手菲亞特不久,奇瑞汽車又與伊 朗 最 大 的 汽 車 集 團IRANKHODRO以及加拿大投資公司SOLITAC三方在蕪湖簽署協議,由三方共同投資在伊朗建立合資工廠。據悉,合資項目將于9個月后開始啟動,項目預計總投資高達3.7億美元,設計最大年產能為20萬臺。
???????整車合資的同時,奇瑞在零部件領域的合資也在悄然加速。雖然沒有整車合資的關注度那么高,但這卻是奇瑞國際化戰略的有力支撐。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與奇瑞建立了戰略合資(合作)關系的世界500強企業包括德爾福、江森自控公司、埃克森美孚等。合作領域囊括了汽車車身、底盤結構及模塊方面、汽車內飾、電子零部件、汽車蓄電池、發動機油、涂料等幾乎涉及汽車所有的核心零部件領域。
???????合資底線
???????“時間雖然不能控制,但擇偶卻并不盲目,”奇瑞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新聞發言人秦力洪表示。
???????之前有不少媒體稱,奇瑞合資的底線是控股。但無論在與美國量子公司的合資中,還是與菲亞特的聯姻中,奇瑞并未取得控股權。
???????對此,秦力洪表示,這是外界對奇瑞合資戰略的一種誤讀。從世界汽車工業和其他產業發展規律上看,在資本結構上可以多元化,但在品牌主權上只有獨占性。全球化的企業幾乎都有多元化的資本結構和獨占的品牌主權,這是必須尊重的普遍規律。自主品牌主權獨占,就可以使自主品牌在資本多元的環境中依然是自主品牌,沒有品牌主權的獨占性就不是真正的自主品牌。
???????在奇瑞內部,記者還聽到了這樣一個說法,自主品牌的旗幟正在逐步被加上一個國際化的 “金邊”,奇瑞要從通過自主創新打造自主品牌向打造自主國際名牌靠近。
???????那么,奇瑞會不會再增加或者雙方共創一個海外品牌?奇瑞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尹同耀曾表示,不排除在對海外特定市場的導入過程中會再創建新的品牌的可能,但是這個品牌的所有權應該屬于奇瑞。這可以說是品牌主權獨占性的另一種表現。
???????同時,記者透過奇瑞頻繁的合資策略發現,蕪湖設廠、就近配套也是大部分合資項目的“共同點”。
???????版圖初現
???????“對于底線,奇瑞很堅持。合資的目的是什么?我們非常清楚。”秦力洪說。
???????紛繁的合資項目之所以讓人感覺到有點“亂”,一方面是對象多了,而且各個對象的來頭都不小;另一方面就是雙方合資(合作)的模式也不盡相同。可實際上,記者調查發現,一系列看似有點“亂”的合資(合作)背后,奇瑞國際化戰略版圖正呼之欲出。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目前對奇瑞來講,“圈地”可以說是一個關鍵詞。在奇瑞內部有一個計劃,在2010年將設立14家海外工廠,出口將超過60萬輛。而圈地的方式大體可以歸結為:
???????一,通過國際貿易,擴大出口,打開國際市場大門。奇瑞從2001年就開始出口,目前產品銷售遍及56個國家和地區;
???????二,通過在海外建廠,建立開拓國際市場的根據地。奇瑞已在俄羅斯、烏克蘭、伊朗、埃及、印尼、烏拉圭等6個國家建立了7個工廠,目前還有更多的海外工廠正在籌建中;
???????三,通過與國際一流企業資本與技術合作,全面進入全球市場。如前述的克萊斯勒、菲亞特等。
???????“奇瑞海外擴張的攤子已經鋪開,下一步的重點是控制節奏,著力穩定海外工廠的質量,提高海外經銷商的服務水平和客戶滿意度。”尹同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