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三成大學生因工作能力缺乏而痛失工作
中新網5月17日電
據中國教育報報道,一項調查顯示,因職業技能不達標失去工作的大學生比例高達29.4%,即每3名畢業生中,就有1人因工作能力缺乏而痛失工作。
日前,由西
南財經大學“中國高等教育供需追蹤評估系統”項目組,與中國零點調查公司合作開展的《中國企事業對大學畢業生求職與工作能力需求調查》(以下簡稱“西財·零點調查”)已經完成。
該調查采用電子問卷的方式進行,中國大陸地區的3972個企事業單位完成了問卷。
“西財·零點調查”顯示,2006年,在已就業的大學生當中,有13.2%因不能滿足企業對其工作技能的要求而遭辭退。如果算上因自覺能力不足而主動離職的人數,這個比例高達29.4%,即每3名畢業生中就有1人因工作能力缺乏而痛失工作。在外資、合資和股份制與民營企業中,離職率更高。
西南財經大學商務數據挖掘中心王伯慶博士認為,應屆大學生在各類型企業中的離職率遠高于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表明我國應屆大學生存在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對市場適應能力的不足,在學校所學非企業所需,以至形成職業技能缺乏,不能在職場中站穩腳跟。
“西財·零點調查”顯示,越是熱門的工作,對學習與交流能力的需求越高,在招聘市場上頗為火爆的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外資企業、國有企業,認為此項能力非常重要的比例都接近90%。大學生要想獲得一份心儀的工作,學習與交流能力,成為必須跨過的第一道門檻。
四川師范大學的大三學生李文倩說,一些優秀學生,往往因為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被用人單位看好。他說:“我們身邊有部分同學陷于個人狹小天地,以自我為中心。有些同學則恰恰相反,身兼數職,整日疲于應付各種事務,參加各種活動。”
從調查數據來看,約73.8%的企業在對員工工作技能進行評估的過程中,會把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放在同一水平上,進行平等對待。(李益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