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海外漢語熱:漢語已成意大利第二大外語課程
兩年前,我來到意大利波羅尼亞大學教授漢語。
面對班上陸續出現的亞洲面孔,我的第一反應是,他們是中國人嗎?他們說漢語嗎?其實,他們大多是在這里長大的中國人。其中一
些人即使能用生硬的普通話和我簡單交流,也總是詞不達意。
他們的意大利語遠比他們的漢語來得快、說得順口。
這就是我在國內常聽說的海外“香蕉人”吧。這些華僑子女或本來就在本地出生長大,或者從小跟隨父母來到國外,雖然父母一直努力讓他們在兩種語言環境下成長,但漢語畢竟不是他們的第一語言,多數孩子只能講一些帶濃重方音的漢語,不能閱讀和書寫。
到了第二學期,班上學習漢語的學生人數明顯增多,教室也因人數的增加一換再換。漢語課堂不僅有外語系的學生、東方歷史系的學生,還有經濟系、法律系、建筑系、食品營養系的學生,自然也有一些社會工作人員。
是什么魔力使得漢語學習風生水起?東方語言文化學院一位三年級的男學生,每天都是第一個到課,聽課很專注,能講一口流利的漢語。他說,他已經在意大利北方的特蘭托大學讀了經濟法律學位,現在來這里一邊在律師事務所打工一邊學習中文,他想畢業以后去中國當律師。
我還有個學生已經畢業了,在波羅尼亞機場工作。她說現在意大利航空公司的效益并不景氣,意味著很多人要失業,而公司上個月專門與她續簽了工作合同,唯一的原因是她懂漢語。公司近年來與中國航空公司合作較多,需要像她這樣的雙語人才。
意大利原先只有8所大學開設中文系或漢語專業,現在已增加到20所,以滿足不斷增加的漢語學習需求。不僅在意大利,在很多其他歐洲國家,學生的學習模式也已經逐步轉化為“漢語+專業”,即掌握一門專業,還要學會漢語。漢語已經成為僅次于英語的外語課程。
在法國,學漢語的人數居高不下,漢語教師一路走俏。很多校長主動要求與中國學校互換教師,開設漢語課。更讓人驚嘆的是,在巴黎還有教孩子學習中文的幼兒園,在那里不但有華人子弟在學中文,還有為數不少的法國洋娃娃在感受中文。
當然不僅在法國,在世界各地的其他國家和地區,漢語學習也正興起一輪又一輪的熱潮,漢語正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好。在有機會和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更多的家長把子女送出國繼續學習,這樣的家長是很實際、很有眼光的。國際漢語熱的興起必將為學子們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荊莉)
|